洗涤程序流程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洗涤流程控制
⑴ 分检:洗涤前将布草分检,脏净污渍分开,以利于控制成本和保证洗涤质量。
⑵ 装载: 装机量为洗衣机容量的80%为宜,不要超载,以免影响机械力的有效发挥。
⑶ 预洗:将布草进行预洗,常温,中高水位,针对重污需加入适量(50g~100g)洗衣粉,以主洗奠定基础。
⑷ 主洗:掌握好“低水位”,一定要将加热过程中蒸汽的含水量考虑进去,主洗水位(主洗加入水+冲料水+蒸汽含水量)应在15个液位为宜。
⑸ 加料:根据装机量,脏污程度加入合适的原料,氧漂或氯漂一定要在60℃以上加入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并且不能与强碱性化料同时加入,以免瞬间释放较强的能量,损坏布草。
⑹ 去渍:局部污渍需手工处理的在主洗前做手工处理,陈油暗渍或重污的布草,可加入乳化剂。
⑺ 降温:需要降温的布草主洗完不排水直接加水逐步降温,降温至50℃以下排水,避免褶皱。
⑻ 漂清:过水一定要干净彻底(过水至少三遍,中间脱水一遍),以保证渗入纤维的污染水要完全彻底的脱离布草,控制好PH值(6-7)。
⑼中和剂(中和酸剂)
用弱酸性中和剂可以把水中的残余碱中和,对于洗涤白色织物,使用酸性物质后的pH值应在5.0和5.5之间。中和(酸)剂中和是织物洗涤的最后步骤,因此中和酸在中和时应发挥以下作用:
★在洗涤程序中,主洗和漂洗都是在碱性洗涤液中进行的,如加入洗衣粉,洗涤液碱度较高,pH值大于10,一般可为12-13。经过过水三次,过水的溶液pH值仍有7-8,如直接烘干或烫平会使水分蒸发,碱浓度更高,高碱度的后果是损伤纤维,缩短织物使用寿命。同时,人体皮肤的pH值一般为5.5-6.5之间,碱性物质会令皮肤瘙痒。
★去除铁(Fe3+)
褐红色的高价铁是引起织物泛灰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避免和减轻织物的泛灰现象,加入中和(酸)剂能除去主洗和漂洗时以Fe(OH)3形式沉淀或吸附在织物上的铁。
★脱氯
长期使用氯漂会因为氯残留而使织物泛黄,甚至缩短寿命,因此加入中和(酸)剂可以减少氯的残留。
中和剂在洗涤中起着重要作用请不要省略!
(10).柔软剂
柔软剂又称为织物调理剂,主要用于巾类织物。巾类吸附柔软剂的活性成分后可使织物柔软,抗静电,蓬松,手感滑爽。
在洗涤工艺中,柔软剂是在洗涤的最后工序加入的,通常使用的条件是:温度35~45℃,时间5分钟,低中水位,溶液酸碱度为弱酸性或中性, pH值在5-6之间。
烘干(程度)要求:装机量是机容量的50-60%为宜,巾类烘干温度:70-80℃,烘干时间30-45分钟 冷却时间:10-15分钟。
(烘干至8-9成干时进行冷却降温)
冷却要求:织物烘干后的冷却极为重要,一般衣物冷却至30-40○C以后才取出衣物,以免因温度骤降引起的衣物起皱和降低毛巾类的柔软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