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组织中Bcl―2Bax和MMP―2表达及临床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组织中Bcl―2Bax和MMP―2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Bcl-2、Bax和MMP-2在内异症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76例异位内膜、64例在位内膜和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Bax和MMP-2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表达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Bax蛋白异位内膜组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均为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2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Bcl-2、Bax和MMP-2在对照组及在位内膜组均呈周期性变化:Bcl-2增生期强于分泌期,Bax分泌期强于增生期,MMP-2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异位内膜组失去周期性变化:增生期三组bcl-2表达均强于Bax,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分泌期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Bax强于Bcl-2,异位内膜组Bax表达较Bcl-2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x和Bcl-2、MMP-2之间存在等级相关性,它们可能共同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Bcl-2、Bax、MMP-2;免疫组织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2007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妇科,经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EMs者共76例(其中增殖期56例,分泌期20例)为异位内膜组,年龄34.1±5.5岁。同时通过刮宫或切开手术取其在位子宫内膜64例(增殖期40例,分泌期24例)为在位内膜组,年龄35.6±4.1岁。并选择同期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72例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增生期48例,分泌期24例),年龄35.0±3.7岁。所有患者无其它内科及内分泌疾病,术前三个月未应用激素治疗,月经周期规律,根据月经周期及病理所见划分增生期和分泌期。所有组织术后立即取材,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5张,1张行常规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余者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方法:(1)主要试剂:Bcl-2、Bax单克隆抗体、鼠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SP免疫试剂盒和山羊血清、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2)SP法检测Bcl-2、Bax和MMP-2:切片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至水。采用SP法(Streptavidin Peroxdase Conjugated method)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以0.01MPBS代替-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标本为阳性对照。
1.3免疫组化阳性判断标准:Bcl-2、Bax和MMP-2阳性信号为腺上皮细胞浆呈棕黄色着色,MMP-2间质中也有表达。根据文献Krajewska[3],按半定量的方法评定每一张标本,随机选取高倍镜(×400)下至少5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并进行计分(0-4分),同时对阳性细胞免疫染色强度进行计分(0-3分),免疫组化染色评分=阳性细胞百分数评分×染色强度评分。0分为阴性(-),1-2分为弱阳性(+),3-4分为中等阳性(++),4分以上为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SP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免疫组化结果,Kendall’s W等级相关分析相关性。
2 结果
2.1 Bcl-2表达情况:异位内膜表达强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殖期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泌期异位内膜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Bax表达情况:异位内膜组Bax表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Bax表达呈周期性变化,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增生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MMP-2表达情况:异位内膜组MMP-2表达强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期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泌期各组内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MMP-2表达呈周期性变化,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位内膜腺上皮及间质中增生期和分泌期均呈高表达状态,即异位内膜组失去周期性变化,见表1。
3 讨论
3.1 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异位症中的作用:凋亡作为一种生理或病理性的细胞消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机体通过凋亡消除衰老的细胞并代之以新的细胞,从而维持组织器官中的细胞数量的稳定。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生与脱落通过细胞增殖和凋亡形式来实现。凋亡存在于内异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及腹腔巨噬细胞中,凋亡调节基因Bcl-2和Bax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Bcl-2是一种原癌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