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2012年
带传动实验报告
专业及班级: 姓名: 第次实验
实验成绩
同组人姓名: 日期:
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基本结构与设计原理;
(2)、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3)、了解带传动在不同皮带在不同间距、不同转速下的负载与滑差率、负载与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绘制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
(4)、掌握应用计算机测试分析软件。
实验原理
当预紧力一定时,主动电机的皮带轮和从动电机的皮带轮与皮带的摩擦力足够可以使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速度保持一致。这时,。这时,皮带的滑差率。当主动轮与皮带轮直径相等时。当我们让发电机负载即让灯泡消耗电能时,发电机因消耗了电能故其主轴开始变慢,而主动轮还是初始的速度运转,故皮带开始打滑。当我们的负载越大发电机主轴转速就越慢,皮带打滑就越大。皮带相对发电机作绝对打滑的过程中,因为皮带据有弹性,且主电动机是可以活动的,故皮带相对电动机皮带轮就开始弹性打滑。实事上皮带在打滑过程中始终都保持了弹性打滑,皮带在打滑的过程中,功率将在传动中损耗:功率,故效率,而(为压力传感器传感力读数,这里等于100),(为压力传感器传感力读数,这里等于100),故效率。
实验主要技术参数
(1) 直流电机功率:2台×375W
(2) 主动电机调速范围: 0~1500转/分
(3) 带轮直径:D1=D2=120mm
(4) 负载变动范围:0-375W(有级)
(5) 实验台尺寸:长×宽×高=640×650×420
(6) 电源:220V交流
实验数据
计算依据:,
参数
序号 n1(r/min) n2(r/min) ε(%) M1(Nm) M2(Nm) η(%) 1 1011 1011 0 2.5 0 0 2 1007 829 17.7 5.8 0.8 11.35 3 1005 672 33.1 9.1 2.5 18.36 4 1003 314 68.7 13.3 4.1 9.65 5 1003 200 80.1 17.5 5.8 6.61 6 1003 148 85.2 21.6 7.5 5.12 7 1003 133 86.7 25.8 9.1 4.68 8 1004 122 87.8 28.3 10.0 4.29 9 1003 114 88.6 30.8 10.8 3.99 10 1004 100 90.0 36.6 13.3 3.62 11 1003 96 90.4 41.6 15 3.45 12 1003 87 91.3 50.8 19.1 3.26
实验数据分析及曲线(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
横坐标为有效拉力,.如图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当有效拉力F小于临界点F(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等于Fmax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与有效拉力F之间关系的曲线。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 =1% ~ 2%,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实际曲线:
实验数据:
0 11.35 18.36 9.65 6.61 5.12 4.68 4.29 3.99 3.62 3.45 3.26 0 17.7 33.1 68.7 80.1 85.2 86.7 87.8 88.6 90 90.4 91.3 Fe(N) 0 13.33 41.67 68.3 96.7 125 151.67 166.67 180 222 250 318.33
图2 效率实验曲线
图3 滑移率实验曲线
实验数据分析:
对比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在临界有效拉力的范围内,随着有效拉力的增加滑移率线性增加(此时是弹性滑动),效率也增加,超过临界有效拉力在最大有效拉力范围内时,滑移率急剧上升(此时也是弹性滑动),但效率有所下降,超过最大允许的有效拉力时,皮带就会打滑,滑移率进一步上升,效率也进一步下降,但有效拉力到一定的值时,滑移率和效率的变化就不大了。
思考并回答下列题目
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实验中,你怎样观察到这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