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解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 6月第 49卷第 6期 ChinJDermatol,June2016Vo1.49。No.6
峙 旨南 解 读 ·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解读
赵作涛 都飞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赵作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郝飞)
通信作者:郝飞,Email:haofei62@medmail.COB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6.06.005
慢性荨麻疹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易反 前这一称谓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这样命名有利于临
复,是皮肤科临床重要挑战之一。2014版中国荨麻 床进一步寻找患病原因,从而找到对因治疗的策
疹诊疗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免疫学 略;有利于针对慢性 白发性荨麻疹的病因和发病机
组成员在 2007版荨麻疹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 制进行研究;有利于针对药物作用机制和适应证进
内外研究进展 ,反复讨论修改而成。指南对慢性荨 行选择[5]。
麻疹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治疗进行 2.物理性荨麻疹的名称更加准确:2014版对部
了阐述 1_2]。我们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2014版与 分物理性荨麻疹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如冷性荨麻疹
2007版指南进行比较,并进行解读 。 更名为冷接触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更名为热接触
一 、 定义 性荨麻疹。无论是冷性荨麻疹还是热性荨麻疹,其实
2014版荨麻疹定义为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 质均指风团发生在冷、热接触部位局部,是冷、热物
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 理因素导致接触部位皮肤肥大细胞活化进而发生荨
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 麻疹的皮肤损害,因而定义为冷接触性荨麻疹、热接
管性水肿。伴随血管性水肿的荨麻疹临床至少存在 触性荨麻疹更为准确。
以下意义:①发生的血管性水肿属于荨麻疹范畴,而 3.删除了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及感染性荨麻疹的
不是遗传或其他药物相关的血管性水肿;②病情程 类型:鉴于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实质为 自身反应性荨
度较重,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更高 ,患者生活质量更 麻疹 ,是由于患者 自身抗原、抗 IgE抗体与lgE结合
差;③ 自然病程通常比单纯风团长2 5倍;④对抗 后与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gE受体(FceR1)或者
组胺药治疗反应较差 。鉴于血管性水肿在荨麻疹 抗 自身FceR1的IgG抗体直接与FceR1结合导致
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2014版在定义 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等导致荨麻疹发生,其发病
中增加了可伴有血管性水肿的内容 ,还进一步明确 机制及治疗与慢性 自发性荨麻疹无特异性,而不应
了慢性荨麻疹的定义为风团每周至少发作 2次以 独立成为新的荨麻疹亚型。同样的道理 ,感染性荨麻
上,持续6周以上_l_2]。 疹也是由于感染因素导致肥大细胞活化而引起,也
二、分类 不应独立成为新的亚型。无论是免疫因素还是感染
2014版完善了荨麻疹的分类及定义…,进行了 因素,都是慢性 自发性荨麻疹的致病因子之一,而非
较为明确和条理性的分析,利于临床工作的应用。 慢性荨麻疹亚型。
与2007版相比较,2014版分类做了以下重要修改: 4.明确将诱导性荨麻疹分为物理陛荨麻疹和非
1.将 “特发性”荨麻疹修改为 “自发性”荨麻疹: 物理性荨麻疹:国际上将荨麻疹分为 自发性和诱导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慢性荨麻疹的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