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区域稳定性分析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区域稳定性分析;(一)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活断层的研究意义:
断层的地面错动及其附近的伴生的地面变形,往往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邻近的建筑物。
其次是活断层多伴有地震,而强烈地震又会使建于活断层附近的较大范围内的建筑物受到损害。; 活断层错动直接损害建筑物的例子迄今为止为数不多。在我国则有1976年唐山地震时的长达8km的地表错断。它呈北30°东方向由市区通过,最大水平错距3m,垂直断距0.7一lm,错开了道路、围墙、房屋、水泥地面等一切地面建筑物。;; 沿活断层产生粘滑或其锁固点、端点破裂而发生错动,则积蓄的弹性应变能的释放就造成地震。所以预测地震危险性或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都需要首先研究活断层,判定其活动时代,错动速率、重复活动的证据和重现周期。正是由于地震预报的广泛研究,促使地震地质迅速发展,而地震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鉴别是否存在能“发震”的活断层。近30a内对活断层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世界各地都鉴别出了一些活断层,并逐步积累了其活动特性和错动规模的大量实际资料。有些国家还编制和出版了近期活动断层图,对活断层的调查、判定,监测方法也取得了不少经验。;风火山隧道北部断裂切割表层第四系和公路的裂缝延伸特征;风火山隧道北部断裂切割表层第四系和公路的裂缝延伸特征
裂缝最大宽度5-10mm,延伸长度200m;美国加州1979年10月15日6.5级地震形成的地表错断; 摩洛哥艾加迪尔建在活断层上的旅馆,在5.8级地震的袭击下成为一堆瓦砾 ;对活断层进行研究,充分掌握其活动特征,合理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有时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工程设计标准,节省投资。
如黄河小浪底工程坝址区半径30公里内有8条大断裂
其中王良断裂在坝下游6.5公里
断层发生在Q1-Q2期间
断层泥热释光法测年龄:
15.4-18.3万年,37.4-53.2万年
Q2的中后期,Q3以来再未活动过
抗震设计:8级→9级
水平加速度:0.3伽→0.215伽,节约至少2亿元;小浪底及邻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分布图;(二) 活断层的特性;(1) 走向滑动或平移断层
最大最小主应力近于水平,所以两者之间的最大剪应力面,亦即此类断层的断层面,近于直立,因之其地表出露线也就最为平直;常表现为极窄的直线形断崖。主要是断层面两侧相对的水平运动,相对的垂直升降很小。河流最易于沿这种断层发育,水工建筑物也就最易于受到这种活断层的威胁。如断层与坝轴线小角度斜交,由于断层错动而造成的心墙拉开宽度可以相当大(图4—4)。有名的走向滑动型活断层有美国加州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系 。;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断层系,新西兰的阿尔卑斯断层系等。几个被活断层错开的土坝,运河主要是被这类活断层所错开的。我国的活断层也以走向滑动型为最多,特别是西南和西北,有些走滑型活断层规模非常巨大;例如塔里木断块南的阿尔金山断裂,青藏断块内部的鲜水河断裂,川滇断块西界的红河断裂都是我国西部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的活动着的走滑断裂。这些断层的水平错动往往在地形上留下明显迹象,尤以对水系的错动改造最为明显
; (2) 逆断层
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最小主应力近于垂直。走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一般小于45°,往往为20-40° ,且由于位移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断层面两侧的点之间的距离总是由于位移而缩短。上盘除上升外还产生地面变形,往往伴以多个分支或次级断层的错动。; 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时使圣费尔南多断层(逆断层)产生逆冲错动。下降盘无地表变形及破裂,上升盘抬升近2m以上,并有强烈变形,许多小的次级断层主要集中在距主断面1km之内,但距主断面2.5km尚有一条产生150mm相对位移的次级断层。逆断层的断层线往往是波状弯曲的,断层带也较平移断层宽得多,由于上升盘隆起和倒悬的断层崖易产生滑坡,所以逆断层的确切位置最难于确定和预测。; 在我国逆冲型活断层主要发育于西部地区。受印度板块年速率约6cm的NNE向俯冲的推挤,自南而北有喜马拉雅山南麓逆冲推覆断层,天山南侧,天山北侧逆冲推覆断层等几个长达数百公里走向近东西的逆冲型活断层,青藏断块东界的北段,则有走向北东的龙门山逆掩推覆断层;所有这些断层都是活动性强烈的发震断层。;(3) 正断层
最大主应力近于垂直最小主应力近于水平。走向垂直于最小主应力且与最大主应力呈锐角的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大于45°,一般为60一80°。在错动过程中,垂直断面走向的水平方向有所伸长。伴随这类断层活动的变形(下沉)和分支断层错动,主要集中于下降盘。与河谷平行断面倾斜的正断层,可以使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