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女性健康科普知识讲座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滴 虫 性 阴 道 炎 病原体:阴道毛滴虫 属厌氧的寄生性原虫 传播途径 直接传染:性交 间接传播:经浴具、游泳池、衣物及污染的器械。 医源性传播:污染的器械、敷料。 潜伏期:4-28日。 诊 断 白带:黄白稀薄液体,呈泡沫状,有腥臭味 外阴搔痒、灼热感,有性交痛。 妇科检查:阴道粘膜红肿,常有散在红色斑点,有泡沫状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镜下找滴虫 治疗与预防 治 疗 全身用药:甲硝唑片 口服;7日/疗程 局部用药:甲硝唑阴道栓每晚1次,10日为一疗程。 预 防 夫妇双方同时服药,性生活采用阴茎套。 防止厕所、盆具、浴室、衣物等交叉感染。 顽固病例:性伴侣同治,衣物毛巾应煮5-10分钟 念珠菌性阴道炎 病原体 80%白假丝酵母菌 20%为其他酵母属光滑 假丝、热带假丝等酵母菌。 诊 断 外阴阴道部奇痒,可伴烧灼感。 妇科检查: 阴道粘膜表面有白色凝乳状物覆盖; 可见粘膜面红肿或散在小出血点。 阴道分泌物镜检:找芽孢和假菌丝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抗真菌治疗:局部用药,如咪康唑(达克宁)阴道栓 如有相关病因,应积极治疗 复发性病例(一年发作4次以上)应该延长治疗时间或口服抗真菌药(氟康唑) 预防 如果有糖尿病应该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勤换内裤,盆及毛巾用开水烫洗 细 菌 性 阴 道 病 阴道内有大量不同的细菌; 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并非阴道炎。 阴道内的细菌生态平衡失调(菌群失调)→阴道乳酸杆菌样菌↓ →细菌繁殖↑(主要为厌氧菌,如加德纳尔菌,为正常人的100-1000倍)。 临床表现 10~40%无症状,可出现白带多,有鱼腥样臭味, 外阴瘙痒等 匀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阴道无充血 治 疗 全身用药:主要有甲硝唑、克林霉素。 局部上药:含甲硝唑栓剂 性伴侣不需要常规治疗 慢 性 宫 颈 炎 病理表现 宫颈糜烂 宫颈肥大 宫颈息肉 宫颈腺囊肿 正常宫颈 宫颈糜烂 宫颈纳氏囊肿 宫颈多发息肉 单发宫颈息肉 宫颈糜烂 药物治疗:轻度,单纯型, 可局部用药。HPV感染者可用干扰素栓剂,如安达芬栓。 物理疗法:糜烂面积大,程度深。 方法:冷冻、红外线、激光。 手术治疗:宫颈锥形切除术+送活检; 电圈切除术(Leep术) 宫颈腺囊肿 电灼器头刺破→入囊腔破坏腺体; 激光术。 宫颈息肉 息肉摘除,送活检。 妇科肿瘤 乳腺肿瘤 卵巢肿瘤 子宫颈肿瘤 子宫体肿瘤 外阴、阴道肿瘤 输卵管肿瘤 滋养细胞肿瘤 一、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多为良性。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近来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11.61/10万人口,其发病率比较高。值得庆幸的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偏前,而死亡率偏后,这说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在恶性肿瘤中是比较好。 1.乳腺癌病因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体重增加可能是 绝经期后妇女发 生乳腺癌的重要 危险因素 1.乳腺癌病因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 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 群的2~3倍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 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2.乳腺癌临床表现 1.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2.乳腺皮肤改变:皮肤的局部凹陷,即所谓“酒窝征”。皮肤增厚水肿,毛囊显得特别深陷,形成“橘皮样”改变。 晚期肿块表面皮肤溃烂出血, 奇臭难闻。这些都是 乳腺癌的突出表现。 2.乳腺癌临床表现 3.乳头溢液:非妊娠单侧或双侧乳头分泌无色、乳白色、棕色或血性液体,量可多可少,可呈水样、浆液样或血性,病理性的乳头溢液不一定都是乳腺癌,乳腺癌病人出现病理性溢液可以是发现患病的重要症状。 4.乳头改变:位于乳头下面或附近的肿块可导致乳头凹陷或抬高,或偏向一侧,可发现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湿疹样癌乳头及乳晕有湿疹样改变,甚至结痂、溃烂。 3.乳腺癌诊断方法 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两种: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超声显像检查、乳腺MRI检查、骨扫描、CT检查以及PET/CT检查等。 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针吸活检、切取活检、切除活检等。 4.乳腺癌治疗与预后 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在乳腺癌治疗中均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常常联合应用。 预后: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分期的早晚。早期乳腺癌的生存率明显优于晚期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