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讲授需要艺术的表达.doc

发布:2020-02-24约1.4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讲授需要艺术的表达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讲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修辞 我们的课堂需要的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语言,而打动人心的语言首先要注意语句的锤炼和修辞,要让讲的内容“动”起来,“活”起来,就不能不推敲讲授的语句。 冷战结束的时候: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悄然地在克里姆林宫上空徐徐降落,它似乎带着无奈与遗憾、不甘与挣扎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此时,离苏联成立69周年还差5天。寒风中只有几个匆匆过客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一个曾经令人震撼的帝国大厦就这样在历史的烟尘中无声地消失了·······。 哲理 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讲授不足以完全打动人心,史为处事之鉴,理为治史之魂,历史教师在讲授时所表现出的文采一定是寓理于史,历史教师的智慧也应该表现在能够独立钻研,有所体悟。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这样的讲授才能让学生有感悟,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对学生终身有益。 关于火车机车的发明:实际上最早的火车机车是18世纪末法国人洛巴发明的。但是当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之中,不具备推广的社会条件,而湮没不闻。历史证明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只有适应社会需要并奉献社会时方能实现其价值,才能为社会昌明做出有益贡献。 情感 历史虽已逝去,但是历史是有生命的,对史实的情感叙述,才能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或者说教师的历史情感好像是血液、灵魂,赋予已逝的历史以生命······情感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学科。 徐光启71岁时死于大学士官位,盖棺之日,囊无余资,据说只有白银10两,一品学士,不置家产,多少年来为后人钦佩。······盖棺之日,囊无余资,闪耀着徐光启金子般的品质。 幽默 幽默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体会到历史的丰富和生动,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的结合。 英国前王妃戴安娜之死对“全球化”做了一个幽默的诠释:一个英国(前)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一个法国隧道里发生了车祸,车是装配着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司机是一个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人。他们当时被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手术是美国医生做的,用的是巴西的药,这些消息是一个德国人传出来的,使用的是美国人比尔盖茨的技术······这确实是对“全球化”做了一个很牛的解释。 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历史一定要讲得好听,写得好看。有优秀教师在总结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用了七个可以: 抽象的思维,可以从直观的形象入手 复杂的头绪,可以从某一内容突破 概念化的词语,可以用具体的史实充实 陌生的文物,可以从接触实物做起 繁难的内容,可以用图表来辅助 严肃的史实,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来穿插 超过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的内容,可以从浅化教材着手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讲授艺术的至高境界。一个历史教师只有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得一清二楚,才能说明他真正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精彩的讲授应该有“留白”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善言者精言”才算是懂得了讲授艺术的真谛。 懂得讲授的艺术还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教师能不能明确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课前的充分预设。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是有效讲授的前提和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