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要求 第2部分 零件建模ppt.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_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要求 第2部分 零件建模ppt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要求
第2部分: 零件建模
2010年5月6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CAD制图与技术信息标准化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第六届理事张红旗
4.1 总体原则
4.1 总体原则
a)零件模型应能准确表达零件的设计信息;
b)零件模型包含零件的几何要素、约束要素和工程要素;c)零件模型的信息表达应具备在保证设计意图的情况下可被正确更新或修改的能力;
d)不允许冗余元素存在,不允许含有与建模结果无关的几何元素;
e)零件建模应考虑数据间应有的链接和引用关系,例如,模型的几何要素、约束要素和工程要素之间要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和引用关系,应能满足模型各类信息实时更新的需要;f)建模时应充分体现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DFM)准则,提高零件的可制造性。216
4.2 总体要求
4.2 总体要求
a)参与三维设计的机械零件应进行三维建模,这不仅包括自制件,还包括标准件和外购件等;
b)一般采用公称尺寸按GB/T 4458.5中的规定进行建模,尺寸的公差等级可通过通用注释给定,也可直接标注在尺寸数字上;
c)一般先建立模型的主体结构(例如框架、底座等),然后再建立模型的细节特征(例如小孔、倒圆、倒角等);
d)某些几何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由理论尺寸确定时,应按理论尺寸进行建模;
e)推荐采用参数化建模,并充分考虑零部件及零部件间参数的相互关联;f)对于管路及其线束的卡箍等零件建模,推荐以其装配状态建立模型,但在设计中应考虑其维修或分解成自由状态时所需的空间;
g)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模型简化,使其数据量减至最少;h)工业设计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对象,应进行相应的工业造型设计评审;i)模型在发放前,应对其进行检查。316
5.1 建模流程
5.1 建模流程
零件建模流程参见附录A,典型零件建模要求参见附录B
。416
5.2 模型的工程属性
5.2 模型工程属性
零件模型应包含正确的工程属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材料名称、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
极限(或强度极限)、折弯因子、热传导率、热膨胀系数、硬度、剖面形式等。应将常用的工程材料特
性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便于扩展。
516
5.3 特征的使用
5.3 特征的使用
零件建模特征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特征应全约束,不得欠约束或过约束,另有规定的除外;优先使用几何约束,例如平行、垂直或重合,其后才使用尺寸约束;b) 特征建立过程中所引用的参照必须是最新且有效的;
c) 为了便于表达和追溯设计意图,可以将特征重命名为简单易读的特征名;
d) 推荐采用参数化特征建模,不推荐非参数化特征;
e) 不应为修订已有特征而创建新特征,例如在原开孔位置再覆盖一个更大的孔以修订圆孔的尺寸和位置。
616
5.3 特征的使用
5.3.1 草图特征的使用
a) 草图应尽量体现零件的剖面,且应按照设计意图命名;b) 草图对象一般不应欠约束(概念设计中的打样图和草图允许欠约束)和过约束。
5.3.2 倒角(或倒圆)特征的使用
a) 除非有特殊需要,倒角(或倒圆)特征不应通过草图的拉伸或扫描来创建;
b) 倒角(或倒圆)特征一般放置在零件建模的最后阶段完成,除某些特殊情况,可将倒角(或倒圆)特征提前完成。
5.3.3 表达式(或关系式)的使用
表达式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表达式的命名应反映参数的含义;
b) 表达式中变量的命名应符合应用软件的规定;
c) 对于经常使用的表达式和参数可在模板文件中统一规定;d) 对于复杂表达式应增加相应的注释。716
5.4 模型的着色与渲染
5.4 模型着色与渲染
在评价模型的可视化效果时,为了提高模型的可读性和真实性,可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着色处理。着色时,可参照零件实物的颜色或纹理进行。在进行渲染处理时,应包括以下内容:a) 灯光照明效果渲染;
b) 材料及材料表面纹理效果渲染;
c) 环境与背景的效果渲染。
816
5.5 DFM要求
5.5.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