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预案.doc

发布:2019-01-02约7.4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地铁10号线工程 土建施工第3合同段昌凌路站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地铁10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3合同段 昌凌路站项目经理部 2016年8月10日 目 录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4 四、预防与预警 5 五、信息报告程序 5 六、应急处理 6 七、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0 八、培训与演习     11 九、奖励与责任         11      十、预案管理          11 防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车站结构工程危险性分析 昌凌路站位于昌凌路与丽江道交口西侧,沿丽江道东西向布置。车站站址东北角为悦雅花园高层住宅楼,北侧为梦溪园小区,车站东南侧为悦雅国际办公楼,车站西南侧为涵溪园小区,南侧为在建凌口村综合用地。 本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13m。车站主体结构尺寸为:长150.31m,结构标准段宽22.3m,端头井加宽段宽26.5m,车站埋深约25.5~27.9m,顶板覆土厚度约3.0m。车站小里程端按盾构接收井预留,车站大里程端为盾构始发井。车站土建工程由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两部分组成。本车站共设两组风亭,四个出入口和一个连接通道,风亭布置于车站主体结构北侧两端并考虑与A、B号出入口合建,C、D号出入口设于车站南侧两端,现阶段按独立出入口考虑。连接通道位于车站东侧,与5号线昌凌路站相连。 车站主体结构标准段基坑深度为25.51 m,宽度22.30m,端头井深度为27.91m,宽度26.50m。车站主体结构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案。维护结构均采用1000mm厚地连墙+内支撑支护体系;结构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结构外设置半包防水层。 昌凌路站平面图 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工序繁多、工艺复杂,如地连墙、SMW工法、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站体围护施工,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施工,站体的防水施工,以及车站的站体施工等。施工过程中有些工序需要交叉施工,不同的作业队伍需要交叉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施工机械如:特种设备有龙门吊、履带吊、汽车吊等。大型设备有成槽机、搅拌桩机、挖掘机、翻斗车等。施工机具有弯曲机、切断机、电焊机、圆盘锯、平刨、压刨、水泵等等。在施工场地狭小,工序的交叉施工、人员的交叉作业、人机的配合施工的状况下,由于机械设备的非正常状态和操作人员的失误操作、指挥人员的违章指挥等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发生人员的人身伤亡事故。 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能够辨识、发现,再进行量化和数理分析,知道了危险源地存在和程度,才能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制定应急措施;施工现场各单位、各作业队、各班组同时施工,交叉作业影响大。工程施工危险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原制定的应急措施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这样才能在防患于未然。施工主要的危险源有:坍塌、涌水涌沙、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高空坠落、等危险源的存在。上述分析的危险源为目前预知、预测的危险,随着施工的进展,新的危险还会不断出现,因此要不断的进行分析、预测、发现危险,进行分析、量化、评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才能实现生产安全,才能做到减少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施工生产安全、顺利进行。 对突发事故及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预防与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在事故发生的前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应急救护准备,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危害,尽可能的减轻伤亡的程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 序号 危险因素 事故类型 伤害后果 控制措施 1 电源线绝缘层破损、用电设备接线点外漏、漏电保护器失效或缺少、无接地保护 触电事故 人身伤亡 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培训教育, 制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2 基坑降水、减压缺陷、支撑系统失稳、雨季施工无措施、基坑淹泡或堆积重物 管涌、坍塌事故 人身伤亡 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培训教育,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3 高处作业无防护意外坠落 高处坠落、溺水 人身伤亡 培训教育,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4 高处坠物、防护不严 物体打击 人身伤亡 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培训教育,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5 严重违章、起重机保护安全装置失灵、卡具或钢丝绳损坏或断开 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