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海洋鸟类爬行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ppt.ppt

发布:2016-06-28约2.91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存的圆口纲动物约有70种,分为两个目: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盲 鳗 目(Myxiniformes) 一、盲鳗目-盲鳗 1、一般生活在海面100米以下。 2、盲鳗是一种没有颌的脊椎动物动物,全长近1米。 3、盲鳗的牙齿像一排一排的梳子,能将肉从猎物身上刮下来。 4、最会分泌黏液的鱼。 5、“小鱼”吃“大鱼”。 6、盲鳗雌雄同体。在交配时它先充当雄体,一段时间以后,又充当雌体。 7、深海幽灵。 二、七鳃鳗目 挫舌 角质齿 七鳃鳗的口漏斗 (一)七鳃鳗 1、全体近圆筒形,尾部侧扁。体长可达60厘米以上。 2、头的两侧各有7个分离的鳃孔,与眼排成一直行,形成8个象眼的点,故通称八目鳗。 3、通过啃咬的方式进入动物尸体中进食,甚至可以在其中呆上长达3三天之久。 4、毛孔会分泌出令人窒息的粘液,包埋敌人致死。 (二)蠵龟 又称为“红海龟”、“赤海龟”。 体型较大,可达100千克。 3、浑身长满寄生螺。 4、喜欢阳光浴,能吃。 1、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体重800-900千克,最大的骨板形成起七条的纵行棱起而得名。 (三)棱皮龟闯天下 2、“超级航海家”。 依靠视觉(恒星和太阳的位置)和对地球磁场的感觉航行。 3、“游泳健将” 4、独特的身体结构。 口腔到食道再到肠道,都布 满了钟乳石般的牙齿。 5、繁殖方式 (四)玳瑁 1、具有鹦鹉般的尖嘴。 2、主要以海绵为食,还包括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3、鲨鱼和湾鳄算是玳瑁的天敌,章鱼和某些海洋表层鱼类也会捕食成年玳瑁。 4、玳瑁的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 二、蜥蜴类 (一)海鬣蜥 1、唯一在海里生活的蜥蜴。 2、头顶部有一瘤状突起而且还带着一个“小白帽”。 3、爪子长而尖,尾巴很长。 3、能自动调节心律。下潜时,心律减慢;升到水面时,心律加快。在预感到鲨鱼即将来临时,能立即停止心脏跳动。 4、对阳光的依赖性很强。 5、主要食物为海草、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 6、深灰色的。正在求爱的海鬣蜥身体的颜色会从灰色变成黑色,而且身上会长出红色的斑点。 7、懂得缩骨大法。 三、湾鳄 1、湾鳄,又名河口鳄、咸水鳄、马来鳄, 2、成体一般长3~4米,最长可达7米以上,最大者体重1400~1600千克以上,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 3、鳄目中唯一颈背没有大鳞片的鳄鱼,所以亦被称为“裸颈鳄”。 3、湾鳄具地盘意识,拥有适应高盐度水质的生理结构。 4、湾鳄以大型鱼、泥蟹、海龟、巨蜥、禽鸟为食,也捕食野鹿,野牛,野猪。 5、一雄多雌。 6、游泳健将,可以在水下潜伏10个小时。 7、眼睛呈外突卵圆形,一到夜间,便会发出火炬斑的红光。 8、超强的咬合力。 9、必杀技-“死亡之摆”。 10、浑身是宝。 四、海蛇 尾巴不像陆蛇那样细长如鞭,而是侧扁如桨。 海蛇的鼻孔长有一对可开闭的瓣膜。 它的肺也特别长,几乎从喉咙一直延伸到尾部。 海蛇的鳞片比较稀疏,体表有不少没被鳞片覆盖,这些部位的皮肤特别厚。 分类 真海蛇 两栖海蛇 (一)巨环海蛇 水陆两栖蛇类。 主要以鱼类为食。 3、卵生,用肺呼吸。 4、毒牙细小,一次分泌的毒液量少。 (二)长吻海蛇 1、唯一能毕生存活于海洋(甚至深海)中,并于海中进行繁殖的蛇类。 2、以小型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动物。 3、年产仔蛇2条以上。 4、系一种神经毒类毒蛇,但作用于横纹肌,故称肌肉毒。 第三节 其它脊椎动物 圆口纲 又称无颌类,是迄今已知地层中最早出现和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无成对的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或海龟类为寄主。 海洋鸟类 海洋爬行动物 其它脊椎动物 第四章 海洋鸟类、爬行动物和其它脊椎动物 第一节 海洋鸟类 海洋鸟类是指以海洋为生存环境的一类鸟,其全部食物或主要食物也是从海里获得的。 一般地,这类鸟必须生活在海洋沿岸,或者是在飞越海洋中度过一生,或者长年生活在海洋上,只是在筑巢时才返回大陆。 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共记录了183种。 一、企鹅目 脚生于身体最下部,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 前肢呈鳍状,羽毛短,羽毛间留有 空气。 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各个种的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 (一)帝企鹅 1、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体重可达50千克。 2、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 3、在南极严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每次产1枚蛋,雄企鹅孵蛋。 4、以大海中的鱼虾和头足类动物为食。 5、天敌主要有豹海豹、虎鲸等。 (二)王企鹅 1、王企鹅与帝企鹅相比: 喙更长,头部的图案更生动。 体重只有帝企鹅一半,9-15千克。 耳斑的颜色很深,一直扩展到眼部。 2、三年孵化两次。 3、如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