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汉源援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编制范围 1
3 编制原则 1
4主要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
4.1 工程概况 1
4.2 主要技术指标 1
4.3 主要工程数量 2
4.4 自然地理特征 2
4.5 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及其他 5
5 施工组织安排 5
5.1 施工总体目标 5
5.2 施工组织机构及工区的设置 6
5.3 施工总平面布置 7
5.4 施工工期安排 7
5.5 物资、设备及人员安排 8
5.6工期保证措施 11
6施工组织方案及施工工艺和方法 12
6.1路基工程施工 12
6.2涵洞工程施工 17
6.3 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18
6.4边坡防护及路基路面排水施工 22
6.5抗滑桩施工 24
7质量保证措施 24
7.1组织保证措施 24
7.2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24
7.3技术保证措施 25
8安全保证措施 25
8.1安全目标 25
8.2安全保证体系 26
8.3 安全管理制度 27
8.4路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1
9 环保水保目标 32
9.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原则 32
9.2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措施 32
9.3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32
9.4水土保持措施 34
10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34
10.1劳动卫生目标 34
10.2 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34
10.3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7
11施工总平面布置 37
1 编制依据
汉源新县城(萝卜岗)城区主干道二期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相关会议纪要、参考资料等。
现行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现场踏勘咨询取得的工程所在地相关资料,如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交通运输及当地建筑材料分布等。
2 编制范围
汉源新县城(萝卜岗)城区1#、2#主干道二期工程路基及路面工程施工、防护工程施工。
3 编制原则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充分考虑施工,制定严密的安全施工措施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清表 m2 36560 2 开挖土方 m3 53295 3 开挖石方 m3 9630 4 利用土填方 m3 50428 5 弃方 m3 12497 6 混凝土 m3 7625.7 7 预制混凝土 m3 2315.9 8 钢筋 t 652.2 9 浆砌片石 m3 10580 10 Φ32L=6m锚杆 根 191 11 A型抗滑桩(2*3.75*22m) 根 20 12 B型抗滑桩(2*3*20m) 根 16 13 管涵 m 1040 14 双篦雨水口 座 38 15 雨水检查井(φ1000mm) 座 29 16 2*2m箱涵 m 68 17 级配沙砾垫层(厚20cm) 1000m2 85 18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15cm) 1000m2 31.53 19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 1000m2 32.4 20 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 1000m2 83.7 21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30cm、抗折强度5Mpa) 1000m2 78 22 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厚3cm 1000m2 50 23 人行道砖 1000m2 50 4.4 自然地理特征
4.4.1 水文
汉源属大渡河水系,多由北往南流。流沙河为大渡河一级支流。地表水主要为流沙河河水,工程区边坡冲沟主要有龙潭沟、王家沟、松林沟等,旱季无水。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流沙河流域面积为1170.3km2,河床纵坡1.13%,多年平均径流量22.9m3/s,最大径流量1020 m3/s,最大含砂量96.6 Kg/m3。
工程区处于大渡河水电站库区,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50米,已高出流沙河最高洪水位,库水变幅60米。大渡河调查到的历史洪水有:1904年洪水系上游大范围长时间降雨形成,为100年来的首大或者第二大洪水,1939年洪水系中下游暴雨形成。
从洪水调查资料分析,结合古建筑物及农田淹没情况论证,在瀑布沟附近河段上,可认为约自1850年以来,以1904年洪水为最大,1939年洪水为次大。另亦可从调查资料较充分的1904年起算。故1904年洪水的重视现期定为87~141年,1939年洪水的重现期定为44~71年。
4.4.2 气象
汉源县属北温带与季风俗之问的亚热带气候区,区内四季分明,干热多风少雨;因受东北大相岭阻隔的影响,故又有凉山州东部的大陆气候特征,高山寒冷,河谷炎热,垂直变化显著;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数可占照时数的34%,多于同纬度其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