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CU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论文ICU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doc

发布:2018-10-07约3.3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U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论文:ICU综合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复杂大手术的开展,icu早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作为对每一个需要生命监测和支持的患者提供服务的单元,护士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病人心理、疾病等方面施行全面的身心护理,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以减少并发症、利于疾病的康复。不少病人住进icu后,由于无法适应这个陌生、密闭、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往往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思维紊乱等一系列精神障碍现象,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icu综合征”,其发生率高达70%。ic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烦躁不安、言语错乱、思维紊乱、情感抑郁(严重者可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罪恶感,并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等。其他症状还包括:疲倦、嗜睡、意气消沉、失眠、头痛、腰背痛、便秘或腹泻、皮肤异样感等。专家指出,icu患者的不良情绪会对康复构成负面影响,值得医护人员和家属高度重视。作者总结2007.7--2010.9 icu患者中发生icu 综征的病例,就其发生的病因及针对性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例1 患者,男,17岁,甲型h1n1流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病情危重,呼吸衰竭,入住icu后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治疗及护理,4天后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缓解。患者由于对甲流和床旁血液透析过分恐惧,此后5天 内一直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幻听幻视,甚至想从窗户跳下。 1.2 例2 患者,女,60 岁,下肢骨折行骨牵引后,患者烦躁不安诉疼痛难忍,后精神萎靡、抑郁、怀疑手术效果。考虑系强迫卧位造成疼痛引起。 1.3 例3 患者,男,48 岁,全身多发伤,多根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右股骨骨折,右下肢持续骨牵引。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icu,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麻清醒后剧烈躁动,险些将胸腔引流管拔出,随后出现低心排症状,夜间多次镇静,效果不佳,病人病情稳定后于术后第三天下午15点拔除气管插管。询问后得知:患者对时间、地点定向力消失,不能回忆手术当夜情形。结合患者病情判断可能系术后谵妄。 2 icu 综合症发生的病因探索[1] 类似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对大量icu 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认为主要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 (1) 麻醉苏醒后认知、判断力下降;(2) 强迫卧位所带来的痛苦;(3) 交流障碍和对死亡的恐惧、紧张心理;(4) 患者自觉人格的丧失和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5)视、听觉超负荷: 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医护人员忙碌工作的背影,昼夜不灭的灯光和看不到日历丧失了时间感。另外听到同室病友痛苦的呻吟或目睹了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心理压力。长时间听到监护仪和其他治疗设备的报警声、让其丧失安全感,无法安静休息。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听力负荷加重,产生高度的焦虑、烦躁。(6)家属对患者的影响: icu患者对家属特别依恋,但由于监护室需控制感染,保持安静,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感到孤独,患儿也会有不安全感。部分家属在探视时间内表现出的焦虑和不安,也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7) 信息缺如: icu患者缺少外界信息,同时病室气氛严肃,医护人员忙于各种救护处置,无暇与患者充分交流,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入室时间久且因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无法使用言语交流的患者甚至不知道白天黑夜、不知道具体日期和时间,可因信息缺如而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8)体液因素、药物因素、手术因素等。综合以上相关因素很容易出现如焦虑,认知知觉障碍等。 3 预防措施[2] 3.1 术前或转入icu前的对策:通过术前访视,对将要转入icu的患者进行宣教,减轻术后患者对手术后果产生的焦虑不安心理,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对因病情危重而紧急转入icu的患者,因病情较重会出现精神负担,甚至面临死亡,故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3.2入住icu后的预防对策:重要的是不要制造患者感觉缺失,适当给予轻快刺激,悉心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3.2.1 舒适护理 尽量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物钟,处置时不要妨碍睡眠,让患者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 3.2.2 改善icu环境 减轻患者的应激,尽量做到单间管理。设置合理的接触人数及给予强度适中的刺激;努力消除监护仪和呼吸机发出的单调的声音;清除限制患者在床上活动的导线、导管,必要时采用遥测仪;努力减轻氧气流动的声音。 3.2.3 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 配置患者可操作、能选台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无法自主选台的收音机、电视机只会徒增患者的无助;在可视范围内悬挂时钟、日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