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文学教案-88必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宋辽金文学教案 主讲教师 梁旭艳 绪论宋代诗歌 宋诗特点 (见史24页 ) 宋诗发展线索 唐宋诗之争 * * 北宋诗坛 : 前期:宋初三体: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中期:欧、梅、苏,趋于散文化,开始显示出宋诗的独立面貌。 后期:江西诗派。 南宋诗坛: 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两宋之交的江西骨干吕本中、陈与义、 曾几。 中期:“中兴四大家”。代表南宋诗歌最高成就。 后期:衰飒气氛。四灵体、江湖诗人。 亡后:爱国诗人,文天祥。 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辩》) 明人推崇唐诗,“诗必盛唐”,认为“宋无诗”。 清人重视宋诗。 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 明人推崇唐诗,“诗必盛唐”,认为“宋无诗”。 清人重视宋诗。 关于唐宋诗之争: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 唐诗,重比兴,自然浑成,唐人以强烈激情感受生活,不事雕琢; 宋诗,重议论,辞工语新,宋人以冷静的态度体味人生,务求精妙,“皮毛落尽,精神独存”。 宋词 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 宋词发展线索 : 北宋词坛北宋词坛 :前期:晏欧,继承花间、南唐遗风,以反映 达官贵人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的侧艳词。作品多小令。风格典雅、 清丽、含蓄。 柳永,远绍敦煌遗风,以反映市民阶层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多长调。通俗、平易、直露。 中期:苏轼。出现了突破传统的作家作品。豪放词。 后期:秦观、贺铸、周邦彦(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 南宋词坛 :前期:二张、朱敦儒、李清照 (南渡词人) 中期:辛派词人,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豪放 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后期:格律古典派。姜夔、吴文英、史、张、周。 与北宋相比,更加刻意追求典雅,讲究词法,雕琢字面,强调音律 一、 宋词成就高的原因 (1)都市生活的需要。 (2)文人享乐的需要。 (3)诗词分工——词娱情。 文 唐宋古文运动至宋完成,宋文成就高于唐。数量上,川大《全宋文》;质量上,高于唐文。 唐宋文区别: 唐人是专门作文章,讲求布局谋篇,曲折波澜; 宋人虽曲折,但舒缓,洋洋洒洒,不露锋芒。 唐人善锤炼,自铸伟词,求词必己出,贵新奇; 宋人贵平易,大量使用虚字,使得文势舒缓,有一唱三叹之妙。 ?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一、宋初散文 特点:具有鲜明的复古倾向,倡导韩柳古文。 (一)柳开、穆修、姚铉(《唐文粹》专录古文),大力倡导古文 (二)宋初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王禹偁 王禹偁是正直的官吏,三次遭贬。文集《小畜集》(周易,小畜,寡也,不足以兼济)。通过阅读其代表作《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了解宋初古文的情况。 二、 宋初诗风——一宋初三体 (一)白体(香山体):学白居易,浅切随意。代表: 王禹偁——学白居易讽喻诗,也学杜甫,成为“白体”中成就最高的。有近600首诗。 (二)晚唐体:学贾岛、姚合, 林逋(“梅妻鹤子”)咏梅诗最有名,如《山园小梅》。 (三)西昆体:学李商隐,力图改变浅切诗风。代表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坛 一、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因:继承五代词短章小令之体、相思离别的主题。 革:(1)语言洗去了浓艳与脂粉; (2)抒情功能加强,表现为对李煜词境的发展,多抒发人生感受; (3)审美趣味改变,通俗性加强。 晏殊(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