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音乐史》文字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巴洛克音乐 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 .doc

发布:2018-10-07约1.8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方音乐史》文字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巴洛克音乐 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星期六)出生于一个在当地很有声望的音乐世家之中,父亲名叫约翰·阿姆布罗修斯·巴赫,是镇上一个乐队的指挥。这个家族从事音乐的经历可以上溯到巴赫的前四代,在他之后又有他的三个儿子将家族的传统延续了下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巴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他很早就能够熟练演奏小提琴和中提琴,还在他就学的当地学校的唱诗班中崭露头角,虽说没有像后来的莫扎特那样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却也在平实的家庭教育中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功底,并且成长为一名虔诚的路德派教徒。在巴赫十岁时父母相继谢世,随其兄移居奥得鲁夫附近的一座小城,并向其兄学习管风琴和古钢琴演奏长达五年时间,掌握了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为日后成为键盘乐器演奏大师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在唱诗班里演唱童声女高音声部赚取微薄的报酬,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一所名望较高的中等学校里读书,由于巴赫的学习成绩突出,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奖学金。由于家庭和经济的原因,巴赫没能像亨德尔那样去接受大学教育,在十五岁时就远行到吕内堡求学。在三年多艰苦的求学历程中,巴赫广泛汲取了前人留下的丰富营养,亲自拜访了附近的一些音乐名师,掌握了精湛的作曲技巧。1703年,巴赫在魏玛公爵的小型室内乐队中第一次获得了演奏小提琴的职位,但不久便离开这里去教堂任管风琴师。五年以后,巴赫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路德教堂内部的派系之争,不得不辞去这一职位又回到魏玛公爵这里任小礼拜堂的乐队队长。 巴赫最初于1703年和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的教堂中人管风琴师,创作当然也以宗教音乐为主。随着他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艺的日趋成熟,巴赫也随之名声鹊起,并且也脱去了教堂乐师的黑色长袍,穿上华丽的制服,成为宫廷乐师。从1708年到1723年的十五年间,巴赫先后在魏玛和科滕的宫廷中供职。 在魏玛的九年是巴赫第一个重要的创作阶段,一些康塔塔作品和最优秀的管风琴作品便诞生于这一阶段。除创作外,巴赫还兼任乐队指挥,他与歌手和乐队演奏员们的关系十分融洽,时常一起仔细研究乐谱、广泛听取建议。由于他在创作、演奏、指挥三方面具有无可置疑的才华,因此当1716年有更高职位的空缺时巴赫希望自己能成为幸运的继任者,但事与愿违,此职已被别人捷足先登。次年,巴赫便接受了另一个小公国的宫廷乐队指挥一职,离开了魏玛。在安豪尔特·柯特恩的近七年里,是巴赫一生中创作的多产期,同时又是作曲家享受幸福生活与饱尝丧妻悲哀的时期。在管风琴演奏和教堂康塔塔的创作方面已名声日増,几乎每年都要到当时重要的音乐繁荣之城如莱比锡、卡塞尔和德累斯顿去演出、访问。这时他的创作重点已从声乐移向了器乐,许多乐队代表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如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1723年,巴赫接受了德国当时一个极为重要的宗教音乐职位——莱比锡圣·托玛斯大教堂的音乐指导,职责是为两所教堂创作康塔塔,安排市区里所有教堂的音乐事物,此外还要担任圣·托玛斯大教堂所属歌唱学校的拉丁文课。尽管巴赫在莱比锡的生活并不舒畅,主要原因是与莱比锡市政官员的关系不睦,但还是在这里渡过了自己的晚年时光。辛勤的工作,踏实的做人,扶养着由众多儿女和再婚的妻子组成的大家庭,特别是对他那三个才华出众的儿子的培育更是尽其全力,看着他们走上了成功的音乐之路。 莱比锡时期是巴赫一生中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创作最多的时期。此时的巴赫无论演奏技巧还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莱比锡谱写的杰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乐》,《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和体现他高深作曲造诣的《赋格的艺术》等。1747年,这位无冕音乐之王去波茨坦旅行时被另一位国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召见,并表演了即兴演奏,在座的观众无不为之折服。第二年,巴赫把这次演奏的主题加以发展,写成了另一部总结他作曲和演奏艺术的作品—《音乐的奉献》。 由于他长期用眼过渡,巴赫视力减退(也许正因为如此,画像上的巴赫总是眯着眼睛),晚年患白内障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坚持创作。在逝世的前几天,他还在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乐曲每一个音符都表达出老人生前最后的虔诚祈祷,最后在第二十六小节处嘎然而止,成了大师的绝笔之作。 1750年7月28日夜,巴赫的一生画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安然的走向了他心中的神坛。三天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莱比锡圣约翰教堂墓地下葬。此时,维瓦尔第已入土九年,他另一位伟大的同行亨德尔也因失明,创作渐少。可以说,随着巴赫的逝世,巴罗克时代也就此结束了。 回顾巴赫的一生,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海一般的博大,他全面的继承了欧洲几百年的音乐传统,把巴罗克复调音乐艺术推向了高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巴赫在音乐史上,将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音乐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