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各类应急预案图示文字汇总.doc

发布:2018-05-06约1.09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心吸氧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中心吸氧发生故障时,应迅速查找故障原因。 故障无法排除时,迅速报告医师、护士长,立即启用备用氧气筒或氧气枕,调节好氧流量连接吸氧管,继续给患者吸氧,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通知医院供氧中心检修 如有多名危重患者确需吸氧而科室自备氧气筒不够时,立即上报医院医务值班室,进行科间氧气筒的调配,保证患者吸氧的需要。 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故障排除后,及时更换回中心吸氧。 详细记录故障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并进行交班。 程序 见图3-14。 图3-14 中心吸氧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第三章 常见院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原因 药物因素:①使用药物质量不合格、剂量过大、浓度过高等;②药物配伍不当,致液体中的微粒数增加,尤其是加入中草药注射剂和粉针剂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③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玻璃药瓶身因碰撞后可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造成微生物污染。 输液器具因素: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灭菌质量不合格,有致热源存在。 操作因素:①输液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不洁毛巾擦手;②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③碘酊、乙醇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等;④输液速度过快,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或长期输注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患者因素:①疾病: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等患者,反应率较高;②年龄:老年患者、幼儿或免疫功能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③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 气候因素:①夏季气温炎热,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②天气较冷时输入的较冷液体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痉挛也易引起输液反应。 临床特点 发热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 左右,严重时高热达40 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全身症状。 循环负荷过重:患者突然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谈,严重时稀痰夜可由口鼻涌出、呼吸困难、两肺出现湿性罗音等急性肺水肿的症状体征,常见于大量输液、输液速度过快的患者。 过敏性休克:通常在注药后数秒钟发生,亦有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发生。表现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神志昏迷等。 血清样反应:通常于用药7~10小时(速发型1~48小时)发生。其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和喉头水肿。 沿输液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应急预案 见图3-1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原因 患者因素:①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②受血者本身为高过敏体质或多次受血而致敏;③受血者多次输血或红细胞,可至受血者铁符合过量。反复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血细胞(如血小板、白细胞等)抗体,继之发生无效输注、发热、过敏甚至溶血反应。 血液因素:①供、受者ABO血型不合(ABO血型或其亚型不合,Rh血型不合);②一次过量输血;血液放置过久变质;血液过凉刺激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操作因素:血液采集、贮存、运输、质检、输注等环节处理不当,如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过敏原、致热源你等。 临床特点 溶血性不良反应:①急性输血反应相关性溶血,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溶血,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DIC表现等;②慢性输血性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发热、贫血、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 非溶血性不良反应:①发热:寒战、发热发生率可达40%以上;②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等;③一次过量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左心衰竭等。 应急预案 见图3-2 图3-1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