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青少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4月7日凌晨,深圳光明新区初二男生周荣猝死在距离一家黑网吧不远的路上,事发前周荣多个晚上通宵上网。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湖北谷城县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连捅制止他上网的父亲5刀,导致父亲不治而亡。
香港人廖女士的儿子,在升小学五年级的暑假中开始沉迷网络游戏。现在他经常“打机”到深夜,不交作业、迟到或者逃课是家常便饭,结果念了两次初一还无法升学。第一年上了2/3的课程,第二年只上了一个礼拜。更为甚者,儿子废寝忘食玩游戏,竟然经常一个多月不洗澡。
另一位港人陈女士的儿子读初一时沉迷网络不能自拔,陈女士最后把儿子骗到美国读书。儿子知道真相后强烈要求回港,并答应不再玩游戏。但一回到家中就原形毕露,不但天天上网打机,甚至变本加厉,连家门都不愿踏出一步。甚至对父母心存怨恨,和家长冷战一年多
。调查结论称,深圳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率为9.4%,与国内外近期的研究结果相近。深圳学生辅导处的宋老师则告诉记者,根据她的一个调查,大学生群体中大约有16%的人网络成瘾。
而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进行一项《2009青少年使用计算机网络现象调查》,以问卷形式访问1192位香港小五到中五的学生。调查发现,15.9%的受访者为“上网成瘾者”,比2005年所进行的同类型调查高出10.5%,24.7%为“潜在上网成瘾者”。
网络成瘾症状表现有: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另外,该标准将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定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在香港方面,孔宪正表示,主要根据美国的界定方式实行。“美国医学界针对网络成瘾列出了八项症状,如果符合其中五项,我们即可判为网络成瘾。”但孔宪正强调,更多时候香港并不会直呼“网瘾”,“瘾字有太多的负面意思,我们更愿意称为网络沉迷。”
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其案例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中,整个精神被那激动的情节所吞蚀,五彩缤纷、虚拟莫测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大约有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就越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降低能力,影响学业??? 不可否认,电脑网络信息丰富,确实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跟电视一样,使学生看多想少或只看不想,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就会逐渐下降。网络游戏题材丰富,像科幻、武打、比赛等等,因此,一些游戏迷宁可不吃饭,也要省下钱进网吧过一把瘾,久而久之,就会玩物丧志,荒废学业。据调查表明,上网的中小学生有80%以上是打游戏,15-16%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为数极少。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游戏上瘾,夜不能寐,晚上11点多了,又起来跑去游戏厅,一直玩到天亮,早上上课昏昏欲睡。问他,答曰:“有一关我没打过,睡不着,想想,我能过关的,所以就又去了”。游戏成瘾是指长期迷恋电脑游戏,上课渐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由于长时间沉溺于游戏机房,导致生活节律紊乱,一旦停止电脑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这些行为特征与毒品成瘾行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种心理病理行为。 二、心理病变--孤独症 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业,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迷上网吧以后,不仅成绩下降,而且变得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孤僻怪异,易暴易躁,让人不可捉摸,也不再与同学说笑玩耍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发愣。举个例子,一个重点中学的尖子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钱不少不说,问题是从此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一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孤独,感到周围的人都很陌生,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他患了一种“自闭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