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奕-银联信-新协议下的中小银行风险管理对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新资本协议交通银行新资本协议达标办公室 姚 奕yaoyi@ 2008年12月14日 中小商业银行有必要实施新资本协议吗? 中小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优势和劣势 中小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策略 老资本协议的逻辑结构 老资本协议先天不足,退出江湖是大势所趋 最大的问题:风险敏感性差,导致银行的资本套利 —— 风险权重的区别仅区分了四档:0%、20%、50%、100%; —— 要命的是所有的公司类客户全都放在100%的级别内! 比如: 一个AAA级的公司客户,一个CCC级的公司客户,相同的贷款规模 那么需要相同的资本要求,但两者的回报率完全不同! —— 无法反映出客户信用风险的恶化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资本对于风险的覆盖面不全,导致银行由于各种其它风险的发生而倒闭 —— 巴林银行在倒闭前,资本充足率一直达标,但一个小小的交易员就要了它的命 —— 巴林死于操作风险!凸现出其内控机制的薄弱,而老协议恰恰没有意识到! —— 银行还面临很多其它风险,每一类风险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比如:流动性风险 —— 挤兑风潮可能使一家看来很稳健的银行瞬间倒闭 法律风险 —— 交易对手根本不具备某类交易资格 新资本协议的逻辑结构 新资本协议对于资本的理解和计算相比老协议有了重大变化! 新资本协议提出了对风险更敏感的资本监管三大支柱法 支柱1: 最低资本要求针对每一种风险,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体现了风险管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的显著提高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两个方面作了重大创新: —— 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创新,提高了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识别和区分能力 —— 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大大扩充了资本对于风险的覆盖面 鼓励银行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和管理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手段 强调监管的重要性,但提高了监督的灵活性 (第二支柱) 确立了各银行的差异性,在差异化监督适当的情况下准许采用灵活的监督方法 提高了市场的作用 (第三支柱) 信息披露的显著完善使得每家机构的风险水平和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大大提高 新资本协议迈入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助于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整体水平和文化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精确计量的同时,很重视银行风险管理架构的建设:董事会、高管层、风险部门、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积极参与,是风险管理体系成功的根本保障; 自上而下的推动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建设,要比自下而上地逐步变革容易得多; 实施新资本协议能够解决如下问题,就可以算是比较成功的: - 按照现行的业务发展模式和规模,银行的风险整体有多大?需要配备多少资本比较合适? - 如果未来经济周期出现波动,甚至大衰退,银行倒闭的可能性有多少?这种可能性来源于哪些因素?如何未雨绸缪? 中小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策略 中小银行应该重点关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哪些方面内容? 支柱1: 最低资本要求——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 支柱1: 最低资本要求——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 其他方面的考虑 整个第一支柱的工作 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的核心思想——赋予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权力 资本充足率的内部评估程序(ICAAP) 银监会的新协议实施监管文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中小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策略 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投入是一个无底洞 一个例子:我们如何开发内部评级模型 一个例子:我们如何开发内部评级模型 一个例子:我们如何开发内部评级模型 一个例子:我们如何开发内部评级模型 一个例子:我们如何开发内部评级模型 中小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策略 尽早展开应用,看到投入的回报 内部评级法不是玩高深的数学游戏,认真使用和新的文化环境的建立才是关键,银行要有要求不断进步的自觉性,不断改良评级模型,完善评级的政策和环境,持续优化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内部评级结果的应用并不难,用得好会对授信工作提供有用的帮助 内部评级结果的应用并不难,用得好会对授信工作提供有用的帮助 示例3:风险调整后盈利分析(案例) 欢迎指正和进一步交流,谢谢! 把握精髓 自主选择 控制成本 实质应用 实质应用 内部评级结果(PD、LGD、EAD) 授信审批 风险监控 限额设定 信贷政策 的制定 风险报告 核心 应用 经济资本 建模与管理 风险偏好 的设定 损失准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