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解释
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位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例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景观生态学常常涉及多种生态学过程,其中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传播、物质循环、质量流动等等。
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等级: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决定的分类单元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距离效应” 。 面积效应 :岛屿面积越小,种群则越小,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物种绝灭率将会增加。该现象称为“面积效应”。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subpopulation)或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狭义) 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斑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斑块之间存在个体(对动物而言)或繁殖体(对植物而言),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均可称为复合种群(广义)
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程度。景观连接度用于研究景观格局对景观现象或过程在景观中运动或扩散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联结度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
临界阈值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因变量)在影响因素或环境条件(自变量)达到一定程度(阈值)时突然进入另外一种状态(发生质的突变)的情形。也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渗透理论:是研究临界阀现象的。其最突出的要点就是当媒介的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媒介材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连通生境斑块:特大生境斑块是单个生境细胞(即最小的生境斑块)互相连接而形成的生境通道,故称为连通生境斑块,或连通斑块。连通斑块的形成标志着景观从高度离散状态突然转变为高度连续状态。
渗透阈值:在渗透理论中,允许连通斑块出现的最小生境面积百分比称为渗透阀值或临界密度,或临界概率。
中性模型:不包含任何具体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只产生数学上或统计学上所期望的时间或空间格局的模型。 ★中性模型的最大作用就是为景观格局和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一个参照系统。通过对比随机渗透系统和真实景观的结构与行为特征,就可以有效地检验有关格局与过程关系的假设或探讨景观动态过程中的一些机理性规律。
最小耗散原理:在稳定状态下,耗散系统的墒发生率小于任何相邻的非稳定态,即称为最小耗散原理。这种熵的局部最小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存在的重要热力学基础。
范式:是现代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范式是一个科学群体所共识并运用的,由世界观、置信系统以及一系列概念、方法和原理组成的体系。换言之,一个科学群体是由享有共同范式的个体组成。
范式变迁:在科学发展史中,随着人们对研究对象认识的不断深化,新问题的出现,旧范式将必然为新范式所取代,这一过程即所谓的范式变迁。范式变迁是科学进步的动力,也是其必然产物。
平衡:是指生态学系统中各种过程相互抑制或抵消时所表现出来的均衡状态。
稳定性:是指抗变力和恢复力,稳定性有4种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涵义和用法:①抗变力或阻力,即系统阻抑外界干扰的速率;②恢复力 ,即系统在受干扰后恢复到先前平衡点的能力;③持续力,即在干扰作用下系统行为虽然发生波动,但这些变化总是在某一限度之内,从而使系统仍能保持生存的能力;④恒定性或变异性,二者从不同角度来度量系统在一定时空尺度上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或变异程度。
斑块:指任何与周围环境不同,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的地理单元。其内容可以是生物的或者是非生物的
斑块动态:是指斑块个体本身的状态变化和斑块镶嵌体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因此,它至少同时涉及到两个尺度。它强调空间异质性及其生态学成因、机制和作用,不但突出了生态学系统的斑块组分的动态特征,而且意味着作为斑块镶嵌体的系统整体也必然要经历变化。
兼容:低层次非平衡过程被整合到高层次稳定过程的现象
复合稳定性:系统的在高层次上表现出的“准”平衡态特性称为复合稳定性。 复合稳定性反映了一种“有序来自无序”的情形。
等级斑块动态范式:生态学实体在自然界中形成等级系统,而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往往只是研究其中某一等级层次上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强调而不是忽视干扰、异质性和尺度多重性在管理和自然保护中的作用。
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常用的景观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正方像元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