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汇率走势相关性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元汇率走势相关性研究
2012年9月,美联储终于推出了外界期待已久的第三轮量 化宽松政策。伯南克表示,美国经济虽还在以温和速度持续
增长,但增速仍达不到能降低失业率的程度,为降低持续高 达8%的失业率,美联储决定采取货币宽松新措施,直至美国 失业率降低到合理水平。早在2011年8月的全球央行与经 济学家年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承认美国经济增长步伐 较预期的迟缓,国内生产总值仍未回到危机前水平,失业率 也并未得到改善,其数据一直略高于9%。此番言论一出,大 部分分析家便认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就要到来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几种职 能(主要包括:清算货币、干预货币、储备货币以及定值标 准等)已在不同程度的削弱,而欧元和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 则有不同程度的加强,这种趋势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表现的 越发明显,但是,第一,美国强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没 有发生根本改变,美国的科技实力、金融发展水平、政治军 事实力等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大 的经济实体;第二,与美国相比,其他经济体都显得太小, 一旦涉及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需求,它们的调节能力以及所 能获得的信任远不及美国。所以美元的国际地位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依然是别的货币所无法取代的。而量化宽松政策只是 美联储在面临经济困难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段,量化宽松政策 退出美国货币政策舞台只是时间问题。待世界经济复苏后, 即使部分国家鉴于单一储备带来的教训,会选择多元化储备 方式,但是,从总体美元依旧能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储备货 币中占据主要位置,所以,从长期来看,美元汇率在短暂下 跌之后,有回升的趋势。
下面,利用简单的多元回归模型,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简 要的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模型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应用, 利用最小化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残差的和的原理,构造出一 次线性函数,用于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 测因变量变化对自变量产生的影响。由于美元指数对美元汇 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所以,在模型中,选择了美元指数 (index)作为因变量。但是,由于美元指数在交易时不断 变化,而模型需要的是一个时期数,鉴于此,我们将每天美 元指数的收盘价进行平均,得出一段时期的数值,以代表该 段时期美元指数的行情。
构造多元回归模型:
index=3 0+B 1GDP+B 2GJSZ+B 5M0+B 4M1+B
5M2+ u
其中,GDP表示美国的国民经济总量,CPI表示美国的 物价水平,GJSZ代表的是美国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净额,
M0-M2表示美国各层次货币总量。
通过对STATA统计软件的应用,我们得到多元回归模型 为:
index=2 33 3+0 018GDP-2 27CPI+0 045GJSZ-0 015 M2-0 015M1+5 9M0
其中,第一,233 3为截距,理论意义是,在其他因素 都为零的情况下,美元指数的取值;第二,0 018表示的是, 在保持其他几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GDP变化一个单位(十 亿美元)所引起的美元指数变化;第三,-2 27表示的是, 在保持其他几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PI变动一个单位引起 美元指数的变化量,注意到,该变化值为负数,说明CPI ± 涨,美元指数有下跌的趋势;第三,-0 015表示的是,在 保持其他几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M2变动一个单位(十亿美 元)引起美元指数的变化量;第四,同理,0 045表示的是 美国国际收支净额对美元指数的影响,国际收支净额从越战 以后基本为负数,且逆差较大。
该模型的拟合优度约为0 62,表明,六个因素对美元 指数的确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GDP 、国际收支顺差增长,美元指数走强;而CPI、货币流通量 增长,美元指数走弱。该模型中,各自变量对应的t统计量 值的 p 值分别为:0 266, 0 073, 0 26, 0 106, 0 569, 0 005o表明,在百分之十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显著的自 变量有:CPI和MO。M0按我国的货币统计口径,表示流通中 的货币量,可见,物价和流通中的货币量对美元指数的直接 影响是比较大的。
下图是预测值(拟合值,fitted values )和实际值 (index)的线性图。从外形上看,两者拟合的是比较好的, 这也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数据,GDP (十亿美元)、 CPI、经常项目余额(十亿美元)在2013年分别为16522 06, 229 57, -439 80; 2014 年分别为 17223 52, 233 37, -490 Olo结合以上简单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在保持M0、 M1、M2(预测数据暂缺,2011年分别为44 264亿美元,2158 亿美元和9675 8亿美元)不变的情况下,简单测算出20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