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建议.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摘 要:性心理的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当前,中国的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表现出性生理提前、性观念开放等特点,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造成了青少年性行为泛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影响,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不同群体的合作才能解决。性教育是健康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的青少年心理不断变化的阶段,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和性心理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析,性开放,性心理发展一、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性”是对于人自身的一门科学, 是对自身进行了解从而使个人走向健康发展的一门必修课,而性心理的发展是“性”的重要内容。“个体进人青春期后,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身体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以性器官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为标志。随着性生理发育的成熟,青少年的性心理开始萌动和发展,进而影响青少年期个体的性行为表现。因此,作为性核心的性心理发展成为青少年期一个重要的发展主题。”(一)青少年性心理发展阶段 在阐述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时, 学术界形成了多种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精神分析理论、杜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在这几种理论中,“对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有许多批评意见,认为它仅是未得到科学证明的假设。赫洛克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与青少年发展的实际较为一致,这与我国学者一般采用的阶段划分观点也极为相似。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包括四个阶段(认为其中女性比男性早一至两年):疏远异性期(12~14岁),接近异性期(14。16岁),向往异性期(16~18岁)以及恋爱期(18岁以后)。”依据赫洛克的理论,性心理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阶段:渴望了解性知识阶段、对异性的暂时疏远阶段、对异性好感阶段、模仿性初恋阶段 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二)当代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特点 当代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性生理发展提前。薛亚萍认为“首先,性生理发育提前。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代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女生初潮平均年龄由20世纪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末的13.06岁,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由20世纪60年代的14.43岁提前至90年代末的14.02岁。”任旭红也认为“我国各地的调查资料表明,近几十年来,青少年发育成熟的年龄普遍趋于提前。” 其次,性心理发展前倾。“有关研究表明:12—14岁的学生已开始关注异性和对异性产生兴趣,发生好感,希望接近异性、被异性议论;14—16岁的学生就有性冲动和性欲望,一些人有手淫和性幻觉的体验。目前,已出现性行为和性过错低龄化的趋势。” 第三,性观念开放。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对性特别开放,一些行为作风甚至比现在的大学生还要大胆。“当代青少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性比较开放,他们谈性面不改色,有些学生贞操观念淡薄,对性冲动持放纵、随意的态度,在性行为方面也较轻率、放荡。第四,恋爱公开化、低龄化。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已开始谈恋爱,有的学校甚至谈恋爱现象‘蔚然成风’,学生竟引以为‘自豪’。”(三)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 青少年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男生和女生表现不同。“一是异性意识的差异,包括疏远异性的行为差异和爱慕异性的行为差异;二恋爱心理的差异;三性欲意识的差异包括性欲意识的发展和性冲动的特点”。“男生比女生在性态度上更积极,且男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 ”。从进化差异来看,“在‘性’态度上,由于女性有更大的生育投资,她们视性为亲密关系的一部分(这可以从女生认为性行为“可以增进双方感情”得知,把男性是否有丰富的资源视为择偶前提;而男性为了尽可能延续自己的后代,他们比女性更可能享受没有亲密关系的性行为(这可以从男生认为发生性行为是因为‘性行为可以带来快感’得知。”正是因为男女生在同一发展阶段有不同点,所以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进行性方面的指导时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正常的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的影响下,绝大多数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发展是顺利、健康的。但由于当前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些新情况,使得青春期所特有的巨大冲击力与相对薄弱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德意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存在着一些自我冲突和问题。(一)青少年性心理的冲突和引发的问题 青少年在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冲突有“自我欣赏与自我骚动的冲突;自我冲动与自制;自我需要与压抑的冲突;模仿与尝试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这些冲突也会导致青少年在日常行为中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在和异性的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主要就是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而在独立的意识上不断的增长,另外还和交友的动机有着关系,倘若在心理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