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篇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ppt

发布:2017-05-25约4.8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事故的分布特点 一、事故的时间分布 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是指事故随时间而变化的统计特征。 二、事故的空间分布 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是指交通事故在城市、农村、各种类型的道路上以及具体路段、交叉口上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 事故的分布特点 三、事故的形态分布 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是指在某一区域的交通系统上或某一条具体的道路上,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相撞、撞固定物、对向刮擦、同向刮擦、碾压、翻车、坠车、失火等交通事故现象的构成情况。 第二节 事故的分布特点 四、事故的成因分布特征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而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布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分析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 事故的分布特点 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1 事故严重程度高,特、重大事故多。 2 驾驶员的各种违章行为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3 车辆故障与交通事故具有同等的危险性,其中最多的故障是轮胎爆破。 4 撞固定物、追尾相撞及翻车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事故的分布特点 5 不良的天气状况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 6 因行人、非机动车违章上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有发生。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一、事故多发地点的含义 事故多发地点,也称为危险路段或危险路口。在统计周期内,某个路段(路口)的事故指标明显高于其它路段(路口),或超过某一规定的数值时,则该地点即为事故多发地点。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二、事故多发地点的判定方法 1 基本的事故多发地点判定方法 (1)事故次数法 即按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次数进行筛选。首先选取一临界的事故次数作为鉴别标准,如果某一地点的事故次数大于临界值,则被认为是多发地点。 优点是简单、直接、容易应用。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2)事故率法 即按事故率的大小进行评定。对于道路路段,常以每年亿车公里或百万车公里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对于交叉口,常以百万辆车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该方法容易导致以下四种情况: ①具有较低交通量的短路段拥有高事故率, ②具有高事故次数、高交通量的路段拥有低事故率, ③具有低百万辆车、低事故次数的交叉口拥有高事故率, ④具有高百万辆车、高事故数的交叉口拥有低事故率。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3)事故次数与事故率综合 也称矩阵法,是把事故次数和事故率联合起来作为鉴别标准的方法。 事故率 事故次数 危险级别II 危险级别I 最危险区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该方法的优点是:兼顾了事故次数法和事故率法;可直观地判断不同评价地点的安全程度;矩阵的大小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4)质量控制法 该法是将特定地点的事故率与所有相似特征地点的平均事故率作为比较,并根据显著性水平建立评价危险路段的事故率的上限和下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例题:某条道路的多数路段,年平均事故率为45次/亿辆,其中某一路段每年有54 次事故,交通量为30000辆/日,试评定该路段的安全状况。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解: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5)速度比判断法 对于路段,车辆从路段 驶入路段 , 能保证的车速为 , 能保证的车速为 ,则有: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对于交叉口,可用通过交叉口的机动车行驶速度与相应路段上的区间速度之比来判定,即: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2 用事故影响系数线性图判定事故多发路段 对某一具体路段,根据道路交通条件得出各影响系数后,将这些系数相乘,即得道路交通条件对交通事故的综合影响系数K,即: 对某一道路上的所有路段,分别计算综合影响系数,并沿道路方向绘制成坐标图,这就是事故影响系数线性图。按照一定原则,确定影响系数上限和下限,由此即可对每一路段评定其交通安全状况。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3 交叉口危险度的判定 原联邦德国的T.拉波波尔特提出了交叉口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第三节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 前苏联E.M.洛巴诺夫提出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数量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 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