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论文.docx

发布:2021-07-10约3.4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摘 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有其深刻历史 背景,转移分三个阶段完成并有其特点。经济重心转移深远影响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背景;过程;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1)16-251-02 世界文明大多发源大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 由于地理气候等优越条件,人口稠密,开发早,政治经济文化先进,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但随着时光推移,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 一、原因(一) 1、黄河流域经过数千年过度开发,资源枯竭,好些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短期内得不到补充。 2、北方战乱多,中国古代战争多发生在北方。战争使人民生灵涂炭,掠卖为奴隶,毁坏资源,毁坏生产,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3、北方由于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山崩地裂,水旱灾害,瘟疫疾病,水土流失,风沙泥石流等等,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剥削,水利失修,黄河多次决口改道,造成多次灾难。 5、中国古代人结婚较早,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结婚,有多子多福观念,人口繁殖快,出生率高,人口基数大,加剧了环境的承载力 度,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1、南方自然条件好,环境气候生产条件优越,光热雨水充沛,多河流湖泊水塘,原先基本无开发。 2、南方战乱少,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的稳定,为发展与繁荣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为江南经济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4、南方统治者为了发展实力,也为了能够对人民进行更多剥削,重视水利工程兴修,鼓励手工业发展,鼓励商业发展,鼓励发展对内对外贸易。 5、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江南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6、中国古代南北劳动人民的交流与共同的辛勤劳动,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1、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落差趋向平衡 三国以前,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江南许多地区很落后。从汉末开始,为避乱许多人逃往江南。西晋以后更多人迁往江南,给地广人稀的江南带去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不同生活方式。兴修水利,开垦良田,种水稻为主,推广小麦,使用牛耕和绿肥粪肥。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国家为了 在竞争中取胜,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南北经济经济差距缩小,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基础。 2、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经济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随着唐中期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制度无法推行,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北方经济和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江南经济在和平环境中持续发展,使经济重心发生转移。到了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数量超出了北方,长江流域日渐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繁荣地区。 3、两宋时期,南北经济继续发展,到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南方相对和平,中外交往增多,国外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宋代的水稻占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茶树在江南普遍推广。南方的丝绸瓷器造船业相当发达,南方商业很繁荣,对外贸易兴盛,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覆盖面积,由较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大,方向上由北向南扩展。 2、南移趋势继续与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为突出,体现了人民追求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了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的意愿。 3、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但本质上经济决定政治,体现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促使南方城市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变化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促使了南方沿河沿江沿海城市兴起。苏州、扬州、益州、江陵、鄂州、景德镇、湖州、泉州、明州、广州等城市发展起来。交通运输主要依靠舟船,促进了造船技术进步和造船业的发展,为国内沿河沿江沿海和与外国进行贸易,创造了条件。 2、促进了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国内外贸易的交流与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