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邯郸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邯郸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
李镗(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一、什么是“课堂学习研究”
“课堂学习研究”( Learning Study)是香港教育学院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创始与发起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起始于香港特区政府在 2000年启动的名为“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从‘差异’开始”的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在香港普通中、小学校中照顾 “学生个性差异 ”的方法,“课堂学习研究”项目是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以香港教育学院 卢敏玲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从研究学生的 “差异 ”入手, “参照了日本的授业研究模式,也借用了中国内地的教研实践经验,并以变易理论作为实施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经过多个学科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系统的开展课堂学习研究的模式 ”。所谓课堂学习研究,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模式,聚合教师、教育研究员的集体智慧,以变易学习理论为基础,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来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协同工作、进行系统的反思,以达到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及研究,香港已有超过 200多所学校参与。前期的 “课堂学习研究 ”,以中文、数学、常识三门课程为主,后期也加入了英文、科学、入文学科及艺术、体育、音乐、工艺等课程。香港所实施的“课堂学习研究”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为香港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找到了突破口,充分显示了该项研究对学生有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发展及学校学习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效。(卢敏玲等主编《课堂学习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在“课堂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高校研究员们深入学校,直接参与制定、实施研究计划。他们的终极目标是高校的研究人员撤除学校,中小学教师可以自行开展课堂学习研究。“课堂学习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学科老师的协作和观摩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并透过院校协作的模式,在专家的引领下,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寻找改善教学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促进教师观摩和课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学习研究”它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又是协作式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共同备课、课前课后会议交流分享以及观课、评课等协同工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通过行动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课堂学习研究”对解决当前大陆地区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诸多弊端,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的专业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北京、深圳、山东一些学校借鉴“课堂学习研究”理论,开展校本研修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有操作流程指导的、基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的魅力。
二、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
1.学生的差异性
对同一现象理解的差异 ,造成学习成果的差异 .
现象图式学认为 :虽然本质上人们对某事物总是有不同的理解,但又总是假设其他人对这个事物的理解和自己的一模一样。
在教学上,教师常会假设:学生理解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教师所预期的是一致的。所以,改善教学的第一步,便是教师必须明白学生对教 师要教授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成果。于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要找出学生的这些不同理解,然后考虑如何建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
2.内容的恰切性
课堂上要呈现什么学习内容似乎不是问题,因为有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其实问题恰恰出在这,教师按教科书教的内容未必是适合学生学科认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请看图示:
学习内容实际分四个层面:
( 1)课标和课本规定的学科学习内容。
(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按课标、教科书的内容做的教学设计。
这两个层面的内容是预设的学习内容。
( 3)在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这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内容。
( 4)个体学生体验、体悟到的学习内容。这是学生认知中的学习内容。
毫无疑问,我们注重的应该是最后一个学习内容,只有研究了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个体化的学习内容的恰切性,才能不断改进预设的学习内容和实践中的学习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内容不恰切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如识字教学中忽略字与字的比较,忽视字与词的系联。又如阅读教学中重复做不必要的文章结构分析(学生已经明白的简单的结构)。
学习内容有以下属性:
( 1) 希望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 (近期目标 )。
( 2)通过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建立和发展一种特定的能力 (远期目标 )。
( 3)教师要考虑所学内容和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