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地发展概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王浩 陈润鑫 新中国公路建设的巨大变化 建国之初,我国所有能通车的公路里程仅仅只有8.08万公里。1950-1952年,新中国新建公路3846公里,改建公路18931公里,加上恢复通车的公路,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近13万公里。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川藏、青藏公路于54年底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民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的缩影。 第二个五年计划受到“大跃进”的干扰,公路建设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很多新建公路质量很差,而且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一些公路建成后根本无车行驶,后又改路为田。 尽管十年文革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可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公路建设却仍在动乱中进步。曲曲折折的中国公路建设发展到1978年,总里程达到89万余公里。尽管等级低、质量差,但它的确通到了全国90%以上的乡(镇),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路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公路交通变得窘迫、局促起来,日益成为制约突飞猛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打破瓶颈、发展交通的深切呼唤,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传来。1985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历史性地突破百万公里。 中国公路的新面貌 截至201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1.90万公里。公路密度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59.0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7。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22.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8.0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0,提高1.6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60.12万公里,增加2.6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8,提高0.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3.10万公里,增加0.74万公里;高速公路车道里程57.95万公里,增加3.1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9.92万公里,增加1.96万公里。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00、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94,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6.69、提高2.24个百分点。 2016年第一次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随着铁路强国、民航强国、水路强国、邮政强国等目标的基本实现,作为交通运输的基础公路行业,加速路网建设和完善,加强我国已建路网的养护,实现公路强国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交通强国的重要环节。 高速公路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 这三个问题严重影响着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高速公路”进入了国人的视野。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率先一步,总投资1.5亿元的“沪嘉高速”建设工程于1984年底正式拉开帷幕。至1988年10月,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横空出世。 起步建设阶段 从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京石、沪宁、广深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的高速公路工程,突破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多项重大技术“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等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经验。1992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开始实施,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速发展阶段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从1998年至今,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发展高峰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这个速度在其他任何国家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国道主干线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成了一条快速、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大通道;2001年,近代史上就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经过10多年的艰苦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西部地区从此与大海不再遥远。到200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达到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年底超过1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01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超过13万公里 我国首部高速公路运行大数据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高速公路运行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高速公路网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南、山东、河北位列全国高速公路密度排行榜前10名。上海高速公路密度以1310公里/万平方公里排名第一。 高速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