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类的语言首先表现为有声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的,可见,口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正是基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从而展开调查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汉语;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
一、引言
语言本来就是交流工具,而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因此汉语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却影响到了他们与主体民族―汉族的交往。 因此,为了增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熟练掌握汉语势在必行。 大量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汉语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把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愿大声练口语(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调查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依然很差,突出表现在口语交流时,说不出,表不清。我对阿瓦提县第四中学的138位民语言学生进行了口语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习汉语口语的动机,口语学习的障碍,学校对汉语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口语交流存在的问题,对口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看法等。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共138位学生。
(2)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态度与认识,以及学生在口语学习方面的现状与困惑。该问卷共设7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及态度水平等口语学习情况。
(3)对调查卷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72.4%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多与别人用汉语谈话是最有用的口语训练方式,其次他们认为有用的学习方式为做语法练习;听别人讲汉语和多看汉语书,人数分别占44%、40.9%和58%。98.1%的学生认为学会讲流利的口语非常重要,为应付考试和父母的只有极少数,分别为85%和32%;86%的学生认为口语教师非常重视口语训练,只有5.3%的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口语训练;54.3%的学生认为学口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不敢开口,怕讲错,61.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得法,5.5%的学生觉得学习没兴趣。
通过问卷发现,75.4%的学生希望发音出错时老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马上予以纠正;也有74.9%的学生愿意讲错时马上被纠正,可见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现状的突出表现为:口语学习缺乏趣味和动力、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与鼓励,希望有更好的口语学习环境与更多的学习方式。
2、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并认为学生们只要把笔记做好、多做些题就有可能考出好成绩。但我校“小班化”教学难以进行,为了讲求课堂效率,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都缺乏应有的锻炼。多数口语表达能力不高的学都是在思维到语言的转换阶段和表达阶段出现了阻碍,一些零碎的片断在学生的大脑中难快速准确的变成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
目前的口语课堂教学基本上教师主宰一切,学生从课本或录音机中吸收语言,并在教师指导下重复这些语言或进行操练,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语法规则、分析课文为中心,28.2%的教师仍用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学生仅充当教学过程的客体,相互交流很少。这一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机会,压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心理问题。
一部分学生存在的性格缺陷,如过于内向、羞怯等,也阻碍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自卑,他们容易出现退缩行为,而因为退缩又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得不到锻炼的表达能力又加剧其自卑感,造成恶性循环。
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掌握汉语语音语调的方法。
学好汉语,正确的语音、语调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个门面,装点着每个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形象。语音还和单词的拼写、词义的理解、思想的表达、甚至语法都有紧密的关系。一个人语音、语调不好,不仅自己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话自己往往也听不懂。许多人更因为学习汉语初期没有很好地过语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