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IP网络发展指导意见介绍及部分新技术引入探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纲 IP网络发展指导意见 ChinaNet网络 CN2网络 IP城域网 部分新技术引入探讨 新一代BRAS 新型以太网技术 IP网络发展目标与思路 中国电信 IP网总体结构 网络定位 ChinaNet骨干网 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承载基本的互联网业务 CN2骨干网 CN2网络定位于承载有QoS保证需求的业务和中国电信自身的关键盈利业务,包括企业互联、软交换、3G、IPTV、新视通、全球眼、高质量大客户互联网专线接入和高质量IDC等业务。 城域网 骨干网络的延伸,是业务的接入和汇聚平台。为ChinaNet和CN2所共享。 IP网络总体发展策略 IP网络总体发展策略 ChinaNet ChinaNet网络结构(国内) ChinaNet网络结构(国际) ChinaNet国际网络由国际出口层、国际交换层和海外接入层组成。 国际出口层由北京、上海、广州的国际出入口路由器构成,负责疏导出入国内的国际流量。 国际交换层由北京、上海、广州的国际交换路由器构成,主要定位为国际流量交换和亚太地区普通服务质量的业务接入。 海外接入层采取重点覆盖策略,在美国、香港和英国等地设置海外POP节点,主要实现中国电信与境外运营商对等互联的高效延伸,也可提供普通服务质量的业务接入。 ChinaNet 优化原则 逐步合设同城核心节点和汇接节点,节点内所有路由器兼具核心和汇接功能。 综合考虑传输资源等因素,在信息源中心省份增设核心节点。对于业务规模较大的省份,也可结合传输和流量流向,同时上联三个城市的核心节点。 根据不同路由方向的实际网络流量对网络带宽进行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流量绕转、路由控制调整等问题。 对传输网络要求 IP业务的保护主要依靠IP网自身机制来进行。 同一地区不同出局方向的IP链路应尽量选用不同光缆路由或传输系统,省汇接上联双方向必须具备不同的传输路由。 在传输网具备条件下,核心节点所在的两个城市之间的多条IP链路、业务量较大的汇接上联核心同方向多条IP链路可分布在相应的传输路由上。 ChinaNet网络扩容原则 应根据业务的增长速度和工程的建设周期,适度把握工程的提前量。扩容工程建设规模应考虑一至两年的业务需求,尽量避免频繁扩容。 ChinaNet骨干网链路应保证正常情况下每天内5分钟链路平均带宽利用率达到90%的时间累计不超过2小时。 遵循“大容量、高端口密度、少设备”的原则,在路由矩阵技术成熟度满足业务开展所需的功能、性能、管理和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网络结构扁平化需要,在有业务需求的节点逐步引入路由矩阵设备。 根据网络实际运行需要,在充分考虑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尽快升级或替换不能满足要求的板卡和内存。 CN2 CN2网络结构(国内部分) CN2网络结构(国际部分) CN2组网特色 核心是扁平的(核心城市间全互连) 独立的业务接入层 同一台路由器可兼作核心、汇接和边缘节点路由器并承担相应功能。 跨省汇接(江苏、安徽) 平面化IGP 双传输路由(平等分担),少数距离相差悬殊的双路由为主备关系(性能佳做主) CN2组网原则 CN2对传输网络要求与ChinaNet基本相同。但要求核心节点所在的两个城市之间必须选择两条距离差最小的不同传输路由;在传输网具备两个不同路由且两者距离差不超过500公里条件下,业务量较大的汇接上联核心同方向多条IP链路应尽可能分布在相应的传输路由上。 CN2国内网络近期只在北京、上海、广州与ChinaNet互联,不与其它ISP进行对等互联,但ISP可以作为大客户直接接入CN2。 CN2扩容原则 随着软交换等业务的逐步开展,可考虑增设新的业务路由器,满足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二期工程已实施。 为保证CN2的高质量和高安全,正常情况下一天内任何时候5分钟链路平均带宽利用率不得超过50%。 CN2同其他网络的对接 CN2同IP城域网的对接 对于有独立出口路由器和AS号的路由型城域网,直接通过其城域网出口路由器与CN2进行对接。城域网出口路由器通过10G或2.5G POS电路与CN2边缘层路由器进行对接。 对于部分中小型城域网,可采用ChinaNet接入节点兼作城域网核心的方式,上挂CN2实现城域网业务的分流。ChinaNet兼作路由器需完成城域网出口路由器的相关功能(策略路由、QoS、MPLS和组播等)。 具备MPLS VPN能力的城域网,选择2台SR作为PE-ASBR,与当地的2台CN2 PE通过GE链路分别互连。为提高对VPN业务的管控能力,针对用户的VPN跨域互联主要采用Option A方式实现。 CN2同其他网络的对接 CN2同IDC的对接 与CN2对接的IDC要求具备出口路由器和独立AS号,IDC出口路由器直接连接CN2边缘层路由器。 CN2同传输网络的对接 CN2 PE通过信道化STM-1端口同本地SDH系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