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举办厦门大学首届环保知识竞赛的通知.doc

发布:2017-08-07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举办厦门大学首届环保知识竞赛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有关环境保护的精神,推动森林式厦大的建设,教务处、环境与生态学院共同组织了本次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务处 环境与生态学院 承办单位:环境与生态学院团委 协办单位:厦门大学环保协会 嘉庚学院环保协会 环境与生态学院学生会 二、竞赛内容 全国知名环保网站或全国知名环保杂志等环保知识竞赛样本题型,涉及动物、植物、地理、旅游、环境等专业题与常识题。 三、竞赛日程及进度安排 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4月20日 初赛:2012年5月5日 决赛:2012年5月19日 四、参赛方式 1.参赛对象:面向全体厦门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 竞赛设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学生参加专业组竞赛;其它学院的学生参加非专业组竞赛。 2.报名方式:以团队的形式报名,每队人自行选出其中一人为队长。 可发邮件至@126.com。邮件题注明“报名”,邮件 3.报名时间:2012年4月16日至4月20日。 五、奖项设置 竞赛评出组织奖、团队优胜奖和个人奖。组织奖若干,以学院为单位,鼓励积极组织参加本次竞赛的单位,颁发奖状。团队优胜奖按组设置,分别颁发奖状、奖金(或等价值奖品)。个人奖分别取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笔试成绩前八名,颁发奖状、纪念品。团队优胜奖设置如下: 专业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非专业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附件:1.竞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2.竞赛流程 教务处 环境与生态学院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附件1: 厦门大学首届环保知识竞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名誉主任:谭绍滨、沈小平 主 任:施芝元、郑海雷 副 主 任:周克夫 委 员:陈 猛、陈 荣、陈 新、郭志福、黄凌风、李振基、林明华、卢昌义、王新红(以姓氏拼音为序) 附件2: 厦门大学首届环保知识竞赛流程 一、前期准备 4月16日,在校教务处、环境与生态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团委网站发文宣传,同时在漳州校区各海报栏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并以书面形式向各学院发出邀请函,发动各院系的同学参加。在此期间,竞赛命题组将进行初赛试题的筹备,为保密起见,命题组由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专业教师构成。 4月20日报名截止后,统计参赛人员数目并将试卷交付印刷。 二、初赛 初赛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间60分钟,分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题型: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判断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各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 非专业组 以每队3人笔试总成绩作为该队进入决赛的依据。初赛(笔试)成绩前6名的队伍进入最后的决赛(每个学院限取一队进入决赛)。 笔试成绩前12名的同学将获得本届环保知识竞赛优秀个人奖。 进入决赛的队伍和获得笔试成绩前八名的个人名单将于5月9日前公布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团委网站()上。 专业组 以每队3人笔试总成绩作为该队进入决赛的依据。专业组的各个单位取总成绩最高者参加最后的决赛(专业组每个单位至少要派3支队伍参加初赛选拔)。 笔试成绩前8名的同学将获得本届环保知识竞赛优秀个人奖。 进入决赛的队伍和获得笔试成绩前八名的个人名单将于5月9日前公布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团委网站()上。 三、决赛 决赛为现场答题,分为非专业组和专业组两部分。在非专业组回答问题的空隙中插入专业组的比赛,如右图。 决赛设主持人两名,并将邀请相关专业教师担任评委,具体时间地点及比赛规则等届时将公布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团委网站上。进入决赛的非专业组队伍和专业组队伍每队均需要有队名和口号。 非专业组比赛规则 共四轮,分别为个人必答题、团体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选择题,若最后出现代表队得分相同的情况,则进行加试。 第一轮:个人必答题。题型为选择题。由选手随机抽取题目,主持人朗读题目一次,然后选手回答。本轮比赛分四个回合,第一回合由1 → 6 代表队的1#选手依次回答,第二回合由1 → 6 代表队的2#选手依次回答,类推,直至6个代表队的所有选手均答题完毕。答题时间为 15秒,主持人读题完毕后开始计时。回答正确加 10 分,回答错误不加分不扣分。在选手答题过程中,其他选手不得提示,否则计0分。 第二轮:团体必答题。题型为问答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