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的防范措施.docx

发布:2025-02-19约1.8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项目尽职调查和可研分析

在建设项目初期,国有企业应做好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调查核实合作股东的合作实力和资格。如有必要,可委托第三方实施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以防止因合作股东无合作能力导致出资款无法追缴,进而造成项目烂尾损失。

二、规范业务办理流程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国有企业应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防止因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业务办理迟缓、合同义务履行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应规范合同签署和履行流程,防范合同违约及擅自向合约方承认事实等风险。

三、严格企业管理

人员委派与监督:国有企业应严格按照公司会议纪要议定事项,及时委派公司管理人员,特别是涉及到公司重大事项管理、财务管理、印章审批等关键事项的管理。应及时履行监督职责,防止因未委派管理人员导致项目监督不到位,进而引发职务犯罪、越权代表等行为。

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管理,有效利用现有资产,充分盘活资产,及时处置闲置资产,以防止资产贬值损失。

四、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国有企业应严格管理手续办理、结算审核、签证变更、隐蔽工程、计量取费标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付款进度和安全责任等方面。防止未经授权签署结算文件、取费标准不一致、未批先建等行为导致的纠纷。

五、规范印章使用

在合同、章程签署,股东会、董事会决议签署,工商变更登记等业务办理中,国有企业应规范公司公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法人章的使用。同时,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财政局(国资局)报批等程序,以防止因未经审批擅自加盖用章导致的各类纠纷。

六、规范劳动用工

在劳动用工过程中,国有企业应规范用工行为,对招聘人员严格审核档案、及时签署劳动合同、按时缴纳五险一金或社保、按时考核并发放工资。同时,规范调岗调薪和解除劳动合同程序,涉及员工利益的事项应严格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对新招录人员严格履行入职培训和专业培训。以防止因劳动用工不规范引发的劳动仲裁、诉讼纠纷和信访事件。

七、健全财务收支管控机制

建立健全应收应付账款内部动态管理机制,对公司应收应付款项进行全面梳理。由集团财务部牵头,各子公司负责人、委派财务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及时分析、更新账务动态信息,建立公司应收应付款台账。根据账龄对已到期应收应付款进行催收和支付,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关系采取灵活的催收措施。对应付账款提前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对合同付款事项提前做好预警机制,以防止因财务资金不能满足合同约定付款条件而引发纠纷。

八、加强法律事务管理

严格对各类合同、协议、章程等法律文件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干部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重视合同履约管理和事后监督,加强对到期合同违约的跟踪,及时掌握合同履约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证据材料。对履行通知义务、协助义务等事实或行为做好证据保全,对对方违约行为及时按照业务部门需求协助催告并留存证据,以确保在发生诉讼时能及时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九、完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对企业各类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全面内部审计。按照年度审计计划及时安排若干专项审计,重点对项目管理、财务收支、预算管理、成本管控、招投标采购、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经济责任、经济效益、人员管理、绩效考核、“三重一大”事项执行、合资公司权益等关键性事项进行审计。以防止因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而导致事态扩大,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不良后果。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管控、监督改进的闭环机制。在风险评估方面,建立定期和日常评估相结合、年度和半年度/季度评估相结合、职能管理与业务层面评估相结合的常态化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管控方面,关注重大和专项风险,建立多层级的风险监控、预警、报告机制。在监督改进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内控或专项审计、法律风险检查、全面风险管理评价与考核等。

十、融入日常管理并注重实效

风险管控工作应有效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中,避免“两张皮”现象。应加强与企业纪检监察、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等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升风险管控的实效性。在企业投资并购、研发技改、采购管理以及工程建设等重大项目或重要业务活动中,要嵌入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报告等功能,形成专项风险评估机制,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的防范措施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企业从制度建设、流程规范、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法律事务管理等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