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股独大问题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股独大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创业板上市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面对市场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股权结构失衡是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如何完善治理结构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关键字: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股独大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开市之初便被寄希望于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深化产业结构改革、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殷切希望。截至2011 年5 月1 日,我国已经有218 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随着创业板上市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正以全新的面貌快速发展壮大。但在两年的时间我国创业板市场便出现了大量的有损创业板市场形象的诸多问题现象,导致市场和投资者对创业板发行市场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表现有很大失望情绪。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多来源于民营企业,与主板上市企业相比,不仅仅是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差距,更突出的差距在于没能形成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内在主因,而市场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必然导致什么样的公司治理结构,所以股权结构失衡问题又是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问题是股权过分集中,即“一股独大”的问题。这样的股权结构其实是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过程中一种必然的选择,所以很具有普遍性。本文从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开始分析,列举“一股独大”必然衍生的各种后果,最后提出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策略。
一、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衍生的问题
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问题必然衍生股权失衡、董事会决策武断、所有权和治理权不分等诸多突出问题,下面具体列举几个常见得十分突出的问题。
1、董事会董事长化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通常会导致董事长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即董事会成了董事长一人的董事会。虽然有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但因为股份所占比较小,中小股??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没有发言权。董事会既是公司资本所有者的代言人,也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者。一旦被个人意志操纵,董事会往往会成为操作违规、公司失控的根源。董事长为了使其个人或家族的利益最大化,往往能够在董事会通过有利于自己但不利于中小股东的各种决策方案。常见的有不披露或不及时披露信息、操作股价、掏空公司等行为,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2、监事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监视董事会的决策行为。但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的特点,中小股东及公司职工往往是跟随主要创业者即董事长一同创业的企业员工,一般与公司主要股东或高管人员为上下级关系,而且往往也是主要股东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下级监督上级往往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处于“花瓶”的摆设作用,导致公司监事会形同虚设。
3、不能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董事会的决策过程需要针对市场风险等做出理性的决策。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董事会内部缺乏完善的民主决策机制,而往往是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公司重大决策都由企业领导人自己做出,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机性。这样作出的决策是否正确就取决于公司领导人自身的个人能力。然而企业创业板上市后其领导人的个人能力不会得到质的提升,在上市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形势下,这样的家长式的决策过程产生的决策本身具有更大的风险性。
4、所有权和经营权重叠,妨碍职业经理人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这就需要一个独立管理阶层即职业经理人。而独立管理阶层向董事会负责,为股东创造利益,必然使公司的管理得到科学化和专门化。但我国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为上市前跟随企业领导者一同创业的员工,在上市前一般只在技术和营销方面具有专业特长,上市后往往不能满足各方面对管理人员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也是公司股东甚至董事,形成既是股东也是高管的治理结构。当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和原有员工的能力不能够适应企业继续向前发展的时候,就迫切需要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但外来的职业经理人因为没有参与公司领导人和原有员工一同创业的艰辛历程,很难融入企业的公司氛围,也很难取得企业领导人或董事会的决定信任。公司所有者往往更加信任曾跟随自己一同创业的公司原有高管,而且从为了巩固对公司的控制的角度出发,也往往不会将公司的治理权全部交给职业经理人,从而导致独立管理阶层行驶权利不独立。
二、解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的策略
为了解决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造成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和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