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文献综述》.pdf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关于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文献综述》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管理包含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定
量定性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做好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
能够很好的做好风险识别,只有识别出了项目本身存在的所有重要风
险,才能确保后续的风险定量定性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能够顺
利实施。如果某些重要的风险没有被识别出来,发生了遗漏,那后果
可能会非常严重。对于项目本身,项目参与者,项目投资人都将会遭
受重大损失。所以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基础,没有好的风险识别
就不会有好的风险管理,同时一个好的风险识别方法还可以兼顾到风
险管理后续的风险定量定性分析过程,即在风险识别阶段就包含了识
别和评估两项工作,从而大大节省项目资源,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
笔者认为好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大大提升风险管理的实施质量,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作为风险管理的前期过程,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于现有的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和
比较,可以寻找出一种对于全面识别项目风险和机遇的方法,为提升
项目成功的几率创造良好的条件。
风险识别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风险核对表,
SWOT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敏感性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等。风
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经常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项目的风
险评估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项目风险识别的方
法有很多,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工
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头脑风暴法也称集体思考法,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
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此法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9年
首创,从50年代起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头脑风暴法一般在一个专家
小组内进行。以“宏观智能结构”为基础,通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的
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这就要求主持专家会议的人在会议开始
时的发言中能激起专家们的思维“灵感”,促使专家们感到急需回答会
议提出的问题,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
们产生“思维共振”,以达到互相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获取更多的未
来信息,使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准确。我国70年代末开始引人头脑
风暴法,并受到广泛的重视和采用。
2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兰德公
司研究美国受前苏联核袭击风险时提出的,并在世界上快速地盛行起
来。它是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现在此法的应
用已遍及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各领域。用德尔菲方法进行项目风
险识别的过程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并与这些
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
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经
过四至五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识别的根据。我
国在70年代引入此法,已在许多项目管理活动中进行了应用,并取
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3情景分析法是由美国SLLELL公司的科研人员PierrWark于
1972年提出的。它是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然后用类似于撰写电
影剧本的手法,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自始至终的情景和画面的描述。
当一个项目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