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发展
摘要: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农村中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商务也在农村兴起,并迅速向纵深方向发展。但由于技术和农民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在需求和市场潜力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村 信息化
一、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发展的背景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
自从1997年我国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开通至今,电子商务以其高效性和便捷性得到了迅猛发展,已从萌芽起步期迅速发展为高速成长期。我国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报告中就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并且要加快制定统一系统的《电子商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曾指出。不但电子商务本身有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动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农业补贴的投入.加强农村金融和农村物流的建设。这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目前.电子商务行为大多局限于城市里的消费人群和部分服务商品类企业.在广大农村还没有盛行开来。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包含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特色经济和招商引资等内容。
网上农贸市场。迅速传递农林渔牧业供求信息,帮助外商出入属地市场和属地农民开拓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进行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动态快递、商业机会撮合、产品信息发布等内容。
特色旅游。依托当地旅游资源,通过宣传推介来扩大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全方位介绍属地旅游线路和旅游特色产品及企业等信息,发展属地旅游经济。
特色经济。通过宣传、介绍各个地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和相关的名优企业、产品等,扩大产品销售通路,加快地区特色经济、名优企业的迅猛发展。
数字农家乐。为属地的农家乐(有地方风情的各种餐饮娱乐设施或单元)提供网上展示和宣传的渠道。通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全市农家乐分布情况的电子地图,同时采集农家乐基本信息,使其风景、饮食、娱乐等各方面的特色尽在其中,一目了然。既方便城市百姓的出行,又让农家乐获得广泛的客源,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招商引资。搭建各级政府部门招商引资平台,介绍政府规划发展的开发区、生产基地、投资环境和招商信息,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到各地区进行投资生产经营活动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上网成本较高,导致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农民上网的普及率还很低。据农业部对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民上网的平均比例只有0.2%,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上网成本较高,导致农民上网用户比例例不足1%,而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民的上网率几乎为0。电脑价格和上网费对农民来说比较昂贵,普通农民难以支付如此高的上网费用,网线建设还不能够深入到农村,宽带网也才刚刚在一些大城市铺开。目前中国农民网上经营规模很小,从网上获得信息不一定能够推动他们的产业化生产。
2、农民尚未认识的网络信息能为其创造价值,缺乏电子商务应用的积极性
我国的农村网络建设才刚刚起步。而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将近13 亿人口中,农村人口仍然占到总人口的63.91%。这表明,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进农村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很低,只受过初中、小学教育,较低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农民推广信息化能力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西部,新一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 年。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上网农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现象。
3、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站点有了显著的发展
目前,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31 个省( 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