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机械维修现状的论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工程机械维修现状的论述
关于工程机械维修现状的论述
摘要:对我国工程机械施工作业的特点进行了说明,阐述了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改善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机械 维修 对策
工程机械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具,它是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工程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已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施工建设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也是保证工程建设得以正常、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1、工程机械施工作业特点
1.1 施工作业环境差
工程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进行的,施工现场没有道路,地面不平导致机械行驶颠簸、振动剧烈,行驶机构严重打滑,轮胎和履带的磨损严重,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恶劣,地区地形复杂,作业时机械转向和回转频繁、加速了机械磨损和损坏。同时气候条件差也严重影响了工程机械的施工作业,由于我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夏季南方大部分地区非常炎热,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十分严寒,而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工程机械工作不稳定。气温过高会使得润滑油粘度下降,油压下降,从而发动机和液压、液力传动系统过热,效率下降;气温过高还会加速油液的氧化 这些都导致润滑油的品质变差,由于润滑不良而使磨损加剧;气温过低又会使得液压油和润滑油粘度过大,使发动机启动困难,机械由于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增大。
1.2 超负荷作业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的问题就是过度追求进度,很多工程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盲目地抢工期、赶工期,突击作业。这极大地增加了机械的日工作时间,使机械超负荷运转而得不到及时保养,致使很多机械过早发生损坏。同时有些企业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设备带病作业,零件超限磨损,尤其是忽视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其结果是设备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降低了经济效益。
1.3 非正常工作磨损严重
工程机械的作业对象大多数为泥土、沙石或其它一些工程建筑材料,施工工地尘土飞扬或泥浆遍地,这使得工程机械工作装置和行走机构的磨损加剧。
2、现阶段工程机械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市场不完善
(1)工程机械维修市场起步较晚,使得工程机械维修市场体制及设施不完善,各企业维修管理始终处于分散、各行其是的局面。(2)维修模式不合理。不同的设备、不同的部件(系)均采用相同的维修模式。不同的设备、不同的部件(系)有着不同的工作环境,对可靠性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维修模式,势必导致维修过剩或是维修不足。(3)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缺乏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多部门同时兼管,权力分散、职责不清。(4)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缺乏全面的维修鉴定和收费标准,没有详细的工程机械维修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各维修企业维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控制,维修行业收费很乱,无统一标准、竞争无序。
2.2维修制度和管理模式落后
(1)定期强制保养、计划预防修理的计划预期检修制度是我国现行的主要维修制度。(2)制定保修周期及作业内容所依据的磨损规律与当前工程机械实际技术状况差距较大,容易致使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3)停滞不前的观点严重阻碍了机械维修事业的发展。(4)维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是维修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5)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2.3技术能力缺乏 .L.
(1)进口和国产设备的增多和更新对于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提高 但现有的人员满足不了发展需要,造成设备维修管理滞后的局面,适应不了使用工程机械的要求。(2)故障维修检测技术落后,现场维修中,对工程机械故障的判断主要是凭经验,靠感官判断故障部位,准确率低并难确定故障程度。(3)维修条件差,机械维修仍处于手工作业的分散落后状态。
3、工程机械维修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
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的基本结构是指构成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完整的维修市场是由主体和客体组成:①主体是参与维修技术交易的当事人,它应包括:拥有技术的供给主体;②获得技术服务的需求主体;③为以上两者提供资讯服务同时具有管理职能的中介机构。因此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建立区域维修服务网。各维修网点必须是经过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并会运用现代化维修设备的专职人员对本区域的工程机械实行现场点检工作,为用户实行视情维修,定期保养等,在故障出现以前发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根据施工中工程进度,合理安排修理计划,从而降低因机械故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