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的 学生用 2009.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二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第一部分 盲孔法测定焊接残余应力
. 实验目的
(1)掌握盲孔法测定焊接接头中的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2)加深对平板对接接头中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性的认识。
. 实验装置及材料
(1)盲孔法应力测定钻孔装 (ZDL—II) 1套;
(2)数字式电阻应变仪(WS-3811) 1台;
(4)数字万用表 1个;
(5)焊板 16Mn 500mm×260mm×8mm 2块;
(6)应变花 纸基 TJ120—1.5—? 1.5 9片;
(7)钻头 ? 1.5mm 1根;
(8)100#砂布、丙酮、502胶水、直尺、划针、导线、锡焊工具等。
. 实验原理
工件经焊接加工后,其内部存在着残余应力场。在应力场内任意处钻一个一定直径和深度的盲孔后,随该处金属的去除,其中的残余应力即被释放,应力场原有的平衡亦受到破坏,这时盲孔周围的应力将重新分布,应力场达到新的平衡。盲孔周围的应变,其大小与被释放的应力是相对应的。测出这种应变,根据弹性力学理论便可推算出盲孔处的内应力。
如果钻孔前应变片粘贴在孔的周围如图6-4所示,钻孔后应变片即可感受到释放应变。测出钻孔前、后各应变片的应变值,便可按下式算出主应力?1、?2及纵向应力?X的大小及主应力的方向?。
图6-4 盲孔法测内应力布片示意图
式中A、B为应变释放系数,需进行标定实验来确定其数值。用盲孔法测焊接残余应力时,A、B的值与孔径、孔深、孔与孔的相对位置、应变片尺寸以及被焊材料种类等有关。
经标定,本实验的A、B值为:.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准备
①用砂布打磨上待测部位表面然后用丙酮除去表面油污。
② 对待用的应变片进行外观检查;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其阻值,要求每片应变花上的三个应变片的阻值差? ? 0.1?。
③按图6-5用划针划线,定出钻孔和贴片的位置。
图6-5 钻孔位置图
④将应变片待贴面用除油污,再滴上少许502胶水,涂匀,稍晾片刻后将应变片贴于试件待测点位置。
⑤用数字万用表检查应变片的粘贴质量,要求应变花的引线与试板间的绝缘电阻? 200??。
(2)应变测量
① 将试件上各应变花分组接入电阻应变仪回路。
② 调节电阻应变仪,将各应变花的初始应变读数?A、?B、?C 均调至0值。
③ 将钻孔装置通过放大镜与测点粗对中;再用502胶水将其底座固定在试件上;而后精确对中测试点;再将放大镜换为钻具进行钻孔,钻孔深度h应大于2mm,钻速? 400转/min。
④ 停钻后每隔3 min 记录一次?A、?B、?C值,直到相邻两次读数相差1??或相同时,以最末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进行记录。
⑤ 更换测试点,重复实验步骤3~4 。
. 实验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
(1)实验数据整理
① 将实验测量出的各测点的应变量填入表6-4中。
② 按式6.4、式6.5、式6.6、式6.7计算各测点的焊接残余应力?1、?2及其方向?值、纵向残余应力?X值,填入表6-4中。
表6-4 应变量及残余应力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A (??) ?B (??) ?C (??) ?1 (MPa) ?2 (MPa) ?X(MPa) ? ③ 根据计算出的焊接纵向残余应力?X值,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焊接接头的纵向残余应力沿板宽分布的曲线。
(2)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所得的焊接接头纵向残余应力?X 沿板宽分布的曲线进行分析与讨论。
. 思考题
实验所得的焊接纵向残余应力曲线,试分析原因第二部分 焊接残余应力的磁应变法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CCYL-98型磁应变仪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CCYL-98型磁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3)加深对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性的理解。
.实验装置及材料
(1)磁应变仪 (CCYL-98型) 1套;
(2)计算机 1台;
(3)焊接接头试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