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县创建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情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8 -
恭城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情况
我县于2016年3月顺利入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2016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双创双促为抓手,切实加大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推进全县旅游跨越发展。
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本情况
围绕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以建设“最美乡村”和打造“特色旅游名县”为战略目标,将全县作为一个文化生态大公园进行规划建设,先后开发了20多个景区景点,拥有3A级景区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1家、四星级企业(园区)3家、三星级企业(园区)1家,自治区级4星级、3星级乡村旅游区各1个。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6.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9.74亿元,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一)政府主导推动,形成发展合力
恭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工作,成立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统一协作的工作机制。县委、政府还成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旅游奖扶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对酒店评星及景区创A给予扶持和奖励,为龙头景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奖补资金。全县上下各部门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形成了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定位
整合县域范围内的全部吸引物要素,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目前已经编制完成《恭城瑶族自治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恭城瑶族自治县高铁片区发展详细规划》《恭城瑶族自治县多彩瑶乡文化旅游主题小镇项目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着手编制《恭城瑶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恭城瑶族自治县“四区一带”旅游片区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的制定,为我们加快旅游开发、实施旅游项目提供了整体的规划和指导。
(三)加强全景建设,提升旅游品位
一是以生态乡村为依托,夯实全域旅游基础。恭城生态环境良好,历届县委、政府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不动摇,经过30多年的发展,“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提升为“规模养殖—沼气全托管—集约化种植”新三位一体“恭城模式”,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称号,成为国家生态功能区,沼气入户率达89.6%,森林覆盖率达81.14%,“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是恭城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二是以文化建设为重点,丰富全域旅游内涵。恭城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恭城境内的古建筑古村落堪称一绝,是广西古建筑保存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县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庙一馆”(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全县16个村屯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亭更是遍布乡野,历史文化价值极高,恭城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们把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结合发展,不断丰富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内涵;以恭城油茶为代表的饮食养生习惯,形成了独具瑶族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被评为了“中国长寿之乡”;为进一步增强瑶族文化氛围,我们计划在全县推行着瑶族服装;我们注重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对瑶族文化的认识、认同和传承。
三是以农旅结合为抓手,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我们把“富裕生态家园”建设纳入全县城镇总体规划,20多个“富裕生态家园”示范村建成了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文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农村,全县近万张床位,农家旅馆就拥有近2000个床位。我们围绕“住生态家园”、 “赏田园风光”、 “喝恭城油茶” 、“品瑶乡风情”的核心内容,不断完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的旅游功能。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三条线路列入桂林市26条乡村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广西桂林休闲农业四季游”景点成功入选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之一,确定桂林—恭城—同安为八条精品线路之一。
四是以民族节庆为特色,发展文化旅游。根据我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节庆、节会众多的特点,通过市场手段,由民间主导,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力争做到“月月有节、季季有庆”。 每年桃花节、月柿节、油茶文化节、花炮节、关帝庙会、婆王节、盘王节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恭城,文化旅游内涵更加丰富。
五是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我们不断加强和改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明确一批旅游定点接待餐厅,恭城油茶及各式点心食品广受游客欢迎,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