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运动、运动的快慢-无答案.doc

发布:2016-04-02约5.9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运动、运动的快慢 Ⅰ.知识梳理 一、要点提纲: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时间短则运动快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路程 定义: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路程。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 速度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运动快计算公式变形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a. 路程—时间,简称路程图b. 速度—时间,简称速度图像变速运动 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可能发生变化。 平均速度 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钟表测时间。题型一:例1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解析】首先细致观察图像画的是v-t图像还是s-t图像,其次利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知道若图线公式s-t图像,则应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若为v-t图像,则图像应为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故C正确。A图表示物体静止,B图表示物体线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路程不变,物体静止,C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逐渐的增大。 变式训练: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点拨:注意图像横纵坐标。A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在0-3s内不变,3-6s内速度比前3秒速度大但仍不变,但总体来说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C图表示物体静止,D图表示物体线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也发生了变化 【例2图中表示的是某物的运动情况,从图中可知物体在运动中曾停止过 ( ) A.2 min B.4 min C.6 min D.0min某同学匀速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停了一会儿,然后沿原路匀速返回出发点,下图中能反映此同学运动情况的是 【解析】本题较难,容易错选C选项和D选项。解题技巧点拨:该同学不是孙悟空,不可能会分身,不会在相同的时间内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另外,该同学通过的路程不可能为0,因此C、D错误,故答案选择B 题型二:例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断:甲做 运动,乙做 运动。v甲= m/s,v乙= m/s,在6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米、 米。 变式训练:(2010年上海)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 __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如下图所示的s-t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 米/秒,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 【解析】船始终在水中运动,若以游船有参照物,则建筑物即为运动的。观察图像的横纵坐标及单位,运用公式v=s/t可得,v=1m/s 方法一:通过图像找到时间为30秒,并在t=30秒的位置做横轴的垂线,垂线与图像的交点纵坐标大小即路程大小,方法二:通过第二空表达出s-t的数学关系:s=t,则当t=30s时,s=30m。 【例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 【解析】观察图像为s-t图像,注意坐标轴的单位;由图像知甲的速度为3m/s,即s=3t,乙的速度为2m/s,即s=2t,A错误;注意审题:P、Q初始相距12米,且甲从P向Q,乙从Q往P同时运动(同时不同地相向运动),甲乙两车的初始情况如下图: 经过3s,甲运动的路程为s=9m,乙运动的路程为s=6m,如下图所示,由图知,甲乙两车相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