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树人国际学校中考物理教案(力和运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教案--力和运动
张才玫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要点内容1.力的概念
什么是力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就是说,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不能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例如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但人的手感到痛,这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力的作用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
?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
?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上述一种情况,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3.二力的合成什么是合力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互成角度,它们的合力可以用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二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则其合力大小为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合力方向跟这二个力的方向相同.
? b.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差
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师生互动,补充“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 4.惯性
惯性指的是什么?
是的。因此,可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有惯性这种性质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也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况 5.力和运动
演示二力平衡实验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哪些条件,我们则称之为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称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0。
此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与不受力时是一样的。但不能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
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如何?
这就是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所归纳的规律.由此可见,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3、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 6、物体的浮沉条件(13分钟)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如何?
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当重力>浮力或重力<浮力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物体必然运动,且由静止作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取决于合力的方向。因此,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这点老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物体的最后状态怎样?
那刚才上面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问题?
很好,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可能悬浮或漂浮,但物体浸没时是不可能同时漂浮。
那么,物体悬浮的含义是什么?
对,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受平衡力,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物体应处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之为悬浮。
那悬浮与漂浮有什么区别?
因此,我们分析问题时,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