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湖南大学机械设计课件第3章.doc

发布:2016-11-04约3.4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一)教学要求: 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疲劳强度的基本理论。 熟悉疲劳失效的过程、应力循环特征及术语、常见的交变应力规律 掌握( — N 疲劳曲线,机械零件的持久极限计算。 注意工程应用分析时的简化处理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交变应力及其描述,疲劳破坏原因、特征,疲劳曲线,机械零件的持久极限计算。 难点:极限应力图绘制及应用。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静应力强度——若整个工作寿命期限内应力变化次数103,则此时按静应力强度设计,如材料力学中公式 实际上,很多零件是在变应力条件下工作的,此时疲劳破坏是其主要破坏形式。 疲劳破坏——交变应力作用下 本章讨论 脆断--低应力作用下 接触强度 §3-1 疲劳曲线 一、基本概念 1、交变应力的定义:——工作时应力随时间而变化 2、交变应力的描述: 最大应力σmax 最小应力σmin 平均应力σm 应力幅值σa 应力循环次数N——(对钢材,常定为106~108) 循环特性(应力比)γ 3、交变应力的类型: 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γ=-1,如车轮受力 脉动循环交变应力 ——γ=0,如齿轮受力 试验表明:σ-1与强度极限的大致关系为: σ-1拉(0.28σb σ-1弯(0.4σb τ-1扭(0.22σb 4、疲劳破坏的特点: ——破坏时所受应力远小于强度极限。 5、疲劳破坏的原因: ——微裂纹产生和不断扩展。 二、σ-N疲劳曲线 ——记录试件受交变应力作用时,在不同的最大应力σmax作用下引起破坏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得到σ-N曲线。 CD段上任一点处的疲劳极限——称为有限寿命疲劳极限σγN D点以后——称为无限寿命疲劳阶段 D点处——称为持久疲劳极限 在CD段: m为材料常数(对钢材料: 在弯曲和拉压时,m=6~20,常可取为9) D点后: 常可设一循环基数N0,此时的应力记为σrN0(或记为σr) 应有: 故: 式中:寿命系数 三、等寿命疲劳曲线(又称极限应力曲线、疲劳极限图) 注意:关键值σ-1(对称循环疲劳极限)和σs(屈服极限) 此图的作法: (不同的γ值下作出σmax-N图; (取一循环基数N0(如107); (由此作垂线与各σmax-N图相交;将各交点的值经过处理后描于σm—σa图上; (即得等寿命疲劳曲线。 上图常用折线图代替。 注意几个关键值: σs——屈服极限 σ-1——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σ0——脉动循环疲劳极限 直线A′G′的方程为: 直线C′G′的方程为: σa′+σm′ = σs §3-2 疲劳强度计算 实际零件的疲劳极限一般会小于试验件的疲劳强度,因为加工和工作时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 故:以弯曲为例 零件的疲劳极限应为: 从图形上考虑此问题,可将极限应力线图中的A′G′线下移( C′G′线不变)至AG线。 通过求AG线的方程(与上节类似),可得: 零件的材料常数为(弯曲时): Kσ的计算公式: 其中四个系数的值均可查表得到。 切应力的推算与上类似!略 一、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疲劳强度的计算 1、γ=C时(例如转轴,C代表常数) (由危险截面的σmax与σmin求得该点的σm和σa) 2、σm=C时(例如振动着的受载弹簧,C代表常数) (由危险截面的σmax与σmin求得该点的σm和σa) 3、σmin=C时(例如紧螺栓联结中螺栓受轴向变载荷,C代表常数) 注意:σmin=σm-σa=C (由危险截面的σmax与σmin求得该点的σm和σa) 同上理,可以求出M ′点处的极限应力σmax′ 二、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疲劳强度的计算 非规律性——按大量试验找统计分布规律,统计疲劳强度。 规律性——按疲劳损伤累积假说(Miner法则)。 试验表明: ……,经过一系列推导,可得强度条件公式: 三、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疲劳强度的计算 ——指同时受法向和切向对称循环稳定变应力。 介绍略。 四、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1、减少应力集中——如设置圆角、减少截面形状的突变,加减载槽。 2、提高表面质量,减少裂纹。 3、改选疲劳强度高的材料,并选择恰当的热处理方法。 §3-3 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工作应力许用应力时却突然断裂,称为低应力脆断。 分析表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