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声波疗法方案.ppt

发布:2016-12-11约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超声治癌 升温治癌 高能冲击波治癌(HESW) 体外聚焦高温热疗法(FEP) (三)超声波和冲击波碎石 1.体内接触式超声波碎石 2.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四)超生美容和超声减肥术 1.超声美容 2.超声减肥术 (五)超声节育及抗早孕 1.超声节育 2.超声抗早孕 超声波疗法的适应症 内科 神经科 外科 皮肤科 耳鼻喉科 眼科 妇科 超声波疗法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 急性全身感染 高热 活动性肺结核 出血倾向 严重支气管扩张 孕妇腹部 儿童骨骺部 感觉神经异常 超声波疗法 康复教研室 黄 鹏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20000Hz)是一种超出人耳听觉界限(16-20000Hz)的声波。 利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产生治疗作用的治疗方法叫做超声波疗法 物理治疗常用的超声波范围是800-1000kHz。 理疗中心常用范围:1M或3M 超声和次声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传播方式 依赖介质 通过介质质点的运动传递波动。 纵波传播 传播的方向与振动的方向平行。 普通声波的传播方式是由一点向四周的球面传播,随着声波频率的增高,传播的发散程度逐渐减小(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发散角越小),高频超声在同一弹性介质中可近乎直线传播。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s)与频率无关,与介质的弹性、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声压、声强 声压—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在其平衡位置往复运动,使介质内部发生有节律的疏密变化形成的压力变化。 质点稠密区形成正压,质点稀疏区形成负压。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w/cm2 )。 通常的超声治疗剂量在3 w/cm2以下。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穿透与吸收 穿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递。 吸收—超声波能量的衰减。气体 液体 固体 通常用半价层或半吸收层来表示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半价层指超声能量衰减到原有能量的一半时超声波在介质中穿行的距离。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反射、折射 反、折射的程度取决于: 1、入射角:入射角越大,反射角越大,超声波能量损失越大 2、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特性(声阻差): 声阻:介质的密度与声速的乘积。 声阻差越大,能量损失越大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1、超声波的机械作用 介质质点往复运动 介质内部有节律的疏密变化 压力变化 微细按摩作用 改变细胞体积,减轻肿胀,改变膜的通透性,促进代 谢物质交换,改变细胞功能,提高再生能力 超声波治疗疾病的基本机制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2、超声波的热作用—与频率、剂量、介质的物理特性和界面有关(吸能:神经组织 〉肌肉 〉脂肪) 组织间摩擦产热 吸收声能转变为热能 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速 改善细胞的不良状态,降低肌张力,缓解疼痛,改善结缔组织的延展性。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负声压超过液体的内聚力时,液体中出现细小空腔,即空化现象。 稳定的空腔在声压作用下来回振动 空腔周围产生单向的液体流动(微流)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膜两侧离子分布 加速组织修复,改变神经电活动,缓解疼痛 超声波的治疗原理 机械作用;热作用;空化作用 局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血管壁蠕动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加强,离子重新分布,加速新陈代谢,组织中氢离子浓度降低,pH值增加,酶活性增强,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加强,肌肉放松,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 通过神经体液影响身某一节段或全身 超声波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影响 1.对神经的敏感性 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细胞纤维 ①中枢神经系统——扩张脑血管,血流↑,利于脑细胞功能恢复(脑血栓,出血) ②周围神经—按摩,镇痛 ③植物神经—皮温↑,对植物神经有明显镇静作用 ④头颅—超声波禁区,但治疗脑血栓有时用脉冲波 2.皮肤——灼热,但不引起红斑 敏感性:面部腹部四肢 3.肌肉和结缔组织——骨骼肌相当敏感 解除肌痉挛,软化结缔组织,治疗疤痕(发生在肌肉里的疤痕) 治疗增生性脊栓炎 4.骨骼——骨骺处不用超声波 小剂量——促进骨痂形成 大剂量——骨愈合迟缓 5. 心脏,心血管 (1)扩张冠状动脉,解除痉挛,0.5w/cm2,心前区 (2)大剂量对心脏传导束有破坏作用,心率紊 乱,切记小剂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