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acheFlow配置最佳实践V2CacheFlow配置最佳实践V2.doc

发布:2017-12-15约1.9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acheFlow 配置最佳实践 GreatChina Version 1.0 Bluecoat公司 20年月 本文档的目的是通过正确的配置步骤使 文档维护及修订 日 期 版本及内容 作者 Dec 13 2013 V1,创立文档 Memphiss Zhao Jan 09 2014 V2,增HB状态图;常用命令;DMZ区域部署所需放开端口; Memphiss Zhao 目 录 CacheFlow 配置最佳实践 1 一、CacheFlow基本配置 4 1.1、基本配置步骤 4 1.1.1、STEP-1 恢复出厂设置 4 1.1.2、STEP-2 网络参数设置 5 1.1.3、STEP-3 设备名称设置 5 1.1.4、STEP-4 时区及时间设置 5 1.1.5、STEP-5 接口聚合技术 6 1.2、检查设备状态信息 7 二、CacheFlow部署方式 8 2.1、策略路由(PBR)部署方式 9 2.2、与负载均衡设备配合部署方式 10 三、CacheFlow维护及排错 10 3.1、Test命令—测试设备DNS和HTTP功能 10 3.2、 CacheFlow抓包技术: 11 3.3、Core_Dump文件抓取方法 12 CacheFlow基本配置 基本配置步骤 设备配置步骤: STEP-1恢复出厂配置) 通过Console进入SG后 —enable 进入 —恢复出厂配置命令 restore-defaults factory-defaults STEP-2 网络参数设置 初始配置的基本参数(IP,GW,DNS等) 为接口1:0设置IP地址; 设置网关; DNS设置; STEP-3 设备名称设置 修改设备名称(便于分辨和管理设备) STEP-4 时区及时间设置 检查设备的时区及时间正确性: 时区设置 时间设置 STEP-5 接口聚合技术 在一些环境下,为了解决端口的瓶颈问题 ,需要使用Bond技术. 该技术在CacheFlow设备中配置如下(据环境需要而酌情配置): 端口下查看状态方法 检查设备状态信息 当一台设备已经完成基本配置信息后,在上线前,可以对设备进行一些例行命令的检查,以确保运行正常。 1.2.1检查系统版本信息,确认是否需要升级; 注: 1. 登录查询最新版本; 2.下载最新版本,并阅读release note是否有已知或者未知的风险; 3.搭建http server,通过命令下载并升级新版本; 4.Load该版本,重启,并确认版本号是否升级成功; 1.2.2检查接口的配置信息,确定地址等配置已升效; 1.2.3检查当前设备的管理状况; 1.2.4修改管理Timeout值(根据需要着情修改); CacheFlow部署方式 部署方式 与负载均衡设备配合部署 CacheFlow维护及排错 Test命令—测试设备DNS和HTTP功能 CacheFlow抓包技术: 通过命令实现CF对流过设备的通信包实时捕获. 抓完包后,可以将生成的包文件传出到FTP站点,方法如下: Core_Dump文件抓取方法 CF设备默认允许对后台CoreDump文件的提取。 通过 https://CacheFlow IP:8082/CM/Core_image页面提取并下载。 默认设备中不生成CoreDump文件?: 如遇到特殊问题,开Case后,Support工程师要求我们提供该文件,我们可以执行如下命令,生成CoreDump: 之后设备重启,网络经历短暂中断; 此时如果ping CF设备,会出现以下情况: 再次通过 https://CacheFlow IP:8082/CM/Core_image ,可以看到设备升成的Core文件(Context).点击 下载 即可保存到本地 .如下图: 附1:Useful Command of CacheFlow #show cachepulse 查看Cachepulse功能状态 #(config)cachepulse auto-update enable 开放Cachepulse 自动更新功能 #(config)reflect-client-ip enable 打开reflect-client-ip功能 ; 用户需要看到请求的原IP #(config)access-log #(config access-log) enable 打开access-log功能 附2:设备关键状态信息 附3:如遇出口网关处有FW,需其放开如下策略: CacheFlow 配置最佳实践手册 第3页/共15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