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和一些注意事项.ppt

发布:2018-12-20约1.58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 、称量 1、称量时应先检查关闭风源,避免影响称量。 2、对于有玻璃门的电子天平,应先打开天平门,平衡内外温度,称量时关闭天平门,勿冲击门把手、轻开轻关。 3、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如氢氧化钠)或取量较大的药品,放在烧杯里称量,注意烧杯大小选择适宜、外部干燥。 4、称量时取不同药品勿混用药匙,可多备用几把药匙放在洁净烧杯中,使用过的药匙放在另外一个烧杯中。 5、称量后注意保持天平内和台面洁净。 二、移液 1、使用前,应先将移液管洗净,自然沥干,并用待量取的溶液少许润洗3次。如10ml刻度吸管即取约3ml润洗,胖肚移液管即用吸至1/4胖肚处溶液润洗。润洗时,手指不能堵住管口,应端平管,管口对着废液杯,尽量不从管口流出,缓缓旋转管几圈,然后堵住管口,液体从管尖放出,可用洗耳球吹出,然后滤纸擦净管外壁。 二、移液 1、使用前,应先将移液管洗净,自然沥干,并用待量取的溶液少许润洗3次。如10ml刻度吸管即取约3ml润洗,胖肚移液管即用吸至1/4胖肚处溶液润洗。润洗时,手指不能堵住管口,应端平管,管口对着废液杯,尽量不从管口流出,缓缓旋转管几圈,然后堵住管口,液体从管尖放出,可用洗耳球吹出,然后滤纸擦净管外壁。 2、最好将待量取溶液倒入干净烧杯中再移取,标液短期存放可以在容量瓶中直接移取,大容量转移时用倒入烧杯中再移取。 二、移液 3、移液时右手拿管,左手握洗耳球。将移液管尖伸入液面下约1cm,不应伸入太多,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过多,也不应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而吸空。移液管应随液面下降而下降,当液面上升到刻度标线以上约1cm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取出移液管,用滤纸条拭干移液管下端,然后在干燥洁净废液烧杯中,使移液管垂直,管尖靠内壁,稍微松开右手食指,使液面缓缓下降,此时视线应平视标线,直到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即按紧食指,使液体不再流出,管尖靠内壁,以除去尖端外残留溶液,管尖不挂液滴。 二、移液 4、按紧管口,迅速转移溶液,使瓶倾斜,保持移液管垂直,管尖靠内壁,放出溶液,最后停靠15s或者靠内壁旋转一圈,注意管尖不靠在磨口处。注意最后移液管尖端仍残留有一滴液体,不可吹出。另外,尽量回避移出最后一刻度,如用10ml移液管移取15ml溶液,最好分别放出9ml和6ml,最后1ml刻度不放出,以减少误差。 5、移液完成后将移液管用洗瓶吹洗,放置在架上。 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 三、定容 1、未稀释到刻度前,容量瓶或比色管塞应未打湿,否则影响准确度。 2、定容时,可用洗瓶冲洗下瓶口加至容量瓶一半时,适当摇匀下,再继续加水。 3、最后几ml最好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可准备装有纯水的带胶头滴管的滴瓶)。 4、定容调至刻度线时,手不能握瓶底,手握瓶颈上端,自然垂直,视线平视刻度线。稀释到刻度时,盖上塞后摇匀,应倒置后,手握底部,上下冲振4-5次,或旋转振摇,再倒回,共15-20次。 四、滴定 四、滴定 1、滴定管使用前清洗好不挂水珠。润洗时,加4-5ml溶液润洗3次。废液从下端放出。 2、赶气泡时,用手拍管身,打开活塞放出部分液体,或边拍边向下振。 3、加液时,取下滴定管,不能夹在铁架台上加,左手拿滴定管,右手拿装溶液烧杯(盛标液的烧杯最好在烧杯口扣上表面皿)。 4、右手提滴定管,下面接废液杯,左手握活塞调零,最后半滴,用滤纸挂掉。 四、滴定 5、 指示剂不宜早加,应保持平行待测样的条件一致性,均分次加指示剂,每份加完后即滴。 6、 握活塞时,大拇指在前,与食指控制塞上端,食指、中指在后。 7、 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2cm,摇握锥形瓶时,大拇指在前,中、食指在后,三个指头握,后两指夹住,手腕用劲旋转摇瓶,手臂保持不动,手臂不能夹紧,应放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