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球气候变暖如何导致海平面上升.ppt

发布:2017-02-04约1.64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思考:左图和下图说明了 什么大气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的变化来度量的。 强调:气候变化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方面的含义 其中以长时间的变化区别于天气的变化 阅读气候变化史的划分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有时为温暖期,有时为寒冷期。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大约可分为4个温暖期,4个寒冷期。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2、气候变化的阶段 第一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3500—前1000年左右)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估计当时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都比现在高,是我国历史时期最温暖的时代。 第一次寒冷时期 (公元前1000—前850年) 据历史资料记载,汉水曾两次结冰,紧 接着又是大旱,气候寒冷干燥。 第二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770—公元初) 据历史资料记载,鲁国(今山东)冬天 没有冰,当时竹、梅等亚热带植物分布 界限偏北,表明当时气候比现在暖。 第二次寒冷时期 (公元初—6世纪) 据历史资料记载,淮河曾结冰,从昌黎 到营口的渤海海面曾三年结冰,表明气 温下降。 我国历史时期的寒暖变化 第三次温暖时期 (7—9世纪) 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长安(今西安) 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中地区生长, 表明气候转暖。 第三次寒冷时期 (10—12世纪) 据历史资料记载,华北已无野生梅,太 湖曾全部冻结,苏州附近的南运河曾经 常结冰,福建的荔枝曾两次冻死,表明 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得多。 第四次温暖时期 (13世纪) 据历史资料记载,杭州曾几年无冰雪, 西安等地有竹子生长,显示气候转暖。 第四次寒冷时期 (15—19世纪) 这段时间长达500年。当时北京附近的 运河封冻期比现在长50天左右。 3、气候变化的规律 世界气候成波浪式向前发展,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 上升 0.6~0.9℃ 思考: 为什么全球气温会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举例:有哪些自然原因可以 导致气候变暖? 思考: (1)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举例说明! 世界能源结构图 原因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 毁林 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为什么?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2.海平面上升 3.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 灾害事件的增加。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改变植被群落的 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 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也造成生物多样 性的减少。 思考: (1)全球气候变暖如何导致海平面上升? (2)海平面上升会带来什么危害? 2.海平面上升 啊!小岛 快淹没了!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 设在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15日说,由于 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大洋洲岛国图瓦卢的 居民从2002年起将被迫举国搬迁。   这个环保机构的所长布朗在一项声明中指出: “图瓦卢的领导人承认由于抵挡不了日渐上升的海 水,他们将迫不得已舍弃家园。” 思考: 举例说明气候变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3.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想一想: 气温升高,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干湿状况和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