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开挖安全-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引江济淮试验工程总承包
(设计、科研、施工)
土石方开挖施工
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中铁二十局
引江济淮试验工程总承包项目部
二○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 编制依据 - 3 -
二、 编制范围 - 3 -
三、 工程概况 - 3 -
四、 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 3 -
五、 施工计划 - 4 -
六、 施工方案 - 4 -
七、 施工准备 - 14 -
八、 安全保证措施 - 15 -
(一)施工技术措施 - 15 -
(二)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 16 -
九、 防洪应急预案 - 23 -
一、编制依据
1.施工招标文件、相关设计图纸;
2.国家和水利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工程施工、文明施工的相关法律、规范、条文等相关标准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 714-2015;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
(4)《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399-2007;
(5)《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401-2007
3.引江济淮试验工程总承包(设计、科研、施工)合同技术条款(发包人要求);
4.现场调查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5.现场勘察资料;
6.公司现有资源情况。
二、编制范围
引江济淮试验工程后期右岸土石方开挖工程。
三、工程概况
引江济淮试验工程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紧邻G312(南侧),江淮沟通段桩号40+700~42+200,长1.5km。
根据设计图纸,试验研究阶段河道断面采用梯形断面。试验段两端边坡开挖坡率1:3.5,每6m高边坡设一平台,平台宽4m,地面高程32~37m,河道挖深20~24m左右。
试验段后期渠道底宽60m,四级边坡,每级边坡高度6m,土质和强风化砂岩边坡1:3、弱风化砂岩边坡1:2。试验段两端边坡开挖坡率1:3.5,每6m高边坡设一平台,平台宽4m。设计最低通航水位17.4m,最高通航水位23.86m。
当地地表水径流量大,河流及水塘较多,设计图要求,在左岸大里程端头设导流明渠接引窦小郢河沟径流,在右岸设导流明渠接引余圩河沟径流。
四、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引江济淮试验工程地处低洼圩区,渠道范围分布着规模相对较小的河湖及平原。
(二)地质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如下:
⑤层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Qal 3):含铁锰质结核,棕黄、棕黄夹灰色,一般硬可塑状,其中江淮分水岭段下部硬塑状,属中等压缩性土,该层大量分布。
⑤1层轻、中粉质壤土(Qal 3):灰黄色,硬可塑~稍密状,该层广泛分布。
⑤5层重粉质壤土夹细砂(Qal 3):灰黄色,可塑~硬塑状,细砂稍密状。江淮分水岭段局部分布。
⑨层泥质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K):全风化(⑨1层)一般为灰黄、暗红夹少量灰白色,呈砂壤土夹细砂状,结构松散;强风化(⑨2层)一般暗红色,呈小碎石夹细砂状;中等风化~新鲜基岩(⑨3层)一般为棕红色、紫红色,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夹薄层或极薄层泥质胶结砂质泥岩。岩层产状330~350°∠20~28°。为本区主要揭露基岩,大量分布。
五、施工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施工安排和试验研究后期阶段的工期安排,试验后期阶段河道土石方开挖开始时间为2016年11月16日,结束时间为2017年1月17日,工期69日历天。
结合科研实验的工期,试验研究后期阶段土方开挖先进行试验东区土方开挖,待西区及中区科研实验完成后,3个坑的土方开挖同时进行。河道右岸土石方拟定开工时间为11月16日,若由于征地拆迁等其他原因无法正常开工,本计划节点时间相应顺延。
六、施工方案
(一)河道土石方开挖方案
河道土石方工程工作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土石方开挖与运输、边坡检测和防护、工程验收、现场清理。
由于膨胀土的特殊性质,在开挖过程中对边坡必须采取覆盖、防护等有效措施,减少大气环境对边坡的影响,分层、分段开挖并预留保护层,一次开挖的工作面不易过大。开挖过程中,在有上层滞水的地带需采取逐层设截流沟、逐层排水的方式,有效减少水对边坡的影响。
在开挖过程中,采取逐层开挖排水沟排除滞水、渗水的开挖方式,并采取临时覆盖边坡、预留保护层和后续工序跟进,可有效隔绝阳光曝晒和雨雪冲刷或冻结,减少因土体失水干缩或遇水膨胀而引起的边坡失稳现象。
弃土场车辆较多,倒车频繁,为确保施工安全,在弃土场设置小型柴油发电机,根据弃土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