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急值PDCA的案例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 河源市人民医院 儿科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儿科常见危急值 项目名称? ?? ?? ?? ? 低?值? ?? ?? ?? ? 高??值 白细胞?(其他患者) ? 1.0×109/L? ?? ? 30×109/L ?血红蛋白含量(成人) 50g/L? ?? ?? ??? 200g/L ?血小板计数(其他患者) 30×109/L? ?? 1000×109/L ?凝血酶原时间 (PT) ?? ??30秒 ?二氧化碳分压? ?? ?? 20mmHg? ?? ?? 60mmHg? ? ?氧分压? ?? ?? ?? ?? ?40mmHg ?血钾? ?? ?? ?? ?? ?? ?≤2.8mmol/L? ?? ? ≥6.0mmol/L? ?血钠? ?? ?? ?? ?? ? ??120mmol/L? ? ? ??? 160mmol/L? ?葡萄糖(血): 女性及婴儿2.2mmol/L? ?? 22.2mmol/L 男性? ? 2.7mmol/L? ?? ? 22.2mmol/L? 血肌酐? ?? ?? ?? ?? ?? ?? ?? ?? ?? ?? ? 654umol/L “危急值”管理背景 医院2015修订新版“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 PDCA: 一、计划(PLAN) 二、执行(DO) 三、检查(CHECK) 四、总结改进(ACTION) 计划(PLAN) 1、科内培训学习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危急值”报告流程,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全部制度、流程。 计划(PLAN) 2、按照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危急值”报告流程,细化工作责任至每日当班人员,使“危急值”管理工作具体有效。 计划(PLAN) 3、建立“危急值”管理奖惩机制,对违反相关制度、流程的医护人员进行处罚。 执行(DO) 1.接收“危急值”报告:由电脑班护士负责(夜班则由P1班或N班负责)。 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逐项记录,不得有空白项。 接完电话后立即通知当班医师,并要求医师签名确认。 执行(DO) 2.处理病人: 由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负责。 主管医师未下班,由主管医师负责。 主管医师已下班的,由第一时间班或夜班医师负责。 执行(DO) 处理完毕后按要求书写危急值病程记录,由处理医师负责。 6小时内 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 记录处理时间(记录到分钟)。 执行(DO) 3.追踪、复查:由主管医师负责。 情况紧急,需在短时间内复查的,由处理医师或当班医师负责。 追踪、复查情况需体现在病程记录中。 检查(CHECK) 1、成立“危急值”管理PDCA小组,对科室“危急值”管理工作进行质控管理。 检查(CHECK) 2、科室管理小组对“危急值”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危急值”报告记录进行检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