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周保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概述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性质 第三节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 第四节 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概述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三、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四、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residue),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refuse)。 “固体废物”实际上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比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他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行业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 矿业固体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 放射性固体废物 有害固体废物 三、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物固然有可资源化的一面,但其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是严重的,且是多方面的,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废水与废气。其危害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万面: (一)占据大量土地 由于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与积累,已有大片土地被堆占。随着时间的延续,固体废物的堆积量还将不断的增加。这对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较少的我国而言,将是极大威胁。 (二)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键康 固体废物是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在大量露天堆置条件下,经长期降水的淋溶、地表径流的渗沥,其中各类污染物质随水流扩散至土壤、地下水与地表水源中,通过食物链与饮用水危害人体健康。并可导致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三)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 固体废物在自然环境中堆置,可通过气象作用产生的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大气。此外,废物的堆置亦为蚊、蝇与寄生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有导致传染疾病的潜在威胁。 总之,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具有多样性、长期性与潜在性。 四、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控制“源头”、处理好“终态物”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关键。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二是综合利用废物资源。主要控制措施: 1. 改革生产工艺 2. 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3. 进行综合利用 4. 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性质 一、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鉴别 二、城市垃圾物理成分与分析方法 三、城市垃圾的物理性质 四、城市垃圾的化学性质 一、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鉴别 (一)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征的废物。 性质: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放射性与其他毒性和变异等。 (二)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毒害性质的鉴别与标准 1.易燃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在常温下,经机械摩擦、吸湿或自发化学变化具有着火倾向,在加工过程会发热,或在点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致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的固体废物均属于易燃性固体废物。 (2)鉴别标准:我国日前尚未制定易燃性固体废物的鉴别标准,可参阅国外有关标准。 多数国家规定闪点低于60℃的废物均归于易燃性废物。 2.腐蚀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腐蚀性固体废物通常是指那些对生物接触部位的细胞组织产生损害,或对装载之容器产生明显腐蚀作用的废物。 (2)鉴别标准: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5.1-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中制定的固体废物腐蚀性鉴别鉴别标准为PH≤2.0或PH12.5。 美国还确定了对钢的腐蚀速率标准,以腐蚀速率每年6.35毫米为极限值。 3.化学反应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固体废物代表性样品有如下性质之一者均属有化学反应性的固体废物。在常温、常压下,无爆震引发即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或爆炸反应;遇水形成潜在的爆炸性混合物;与水或稀酸、稀碱溶液混合即产生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砷化氢、乙炔等)、蒸汽与臭味;在强烈引发源或密闭条件下加热以及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反应。 (2)鉴别标准:由于该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复杂性与分折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此鉴别标准。 4.浸出毒性的鉴别与标准 (1)定义与鉴别方法:浸出毒性是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