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doc

发布:2017-01-07约2.7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掌握气管插管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2.探讨血液中PCO2、PO2和[H+]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3.探讨度冷丁、尼可刹米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4.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理。 实验材料: 对象:家兔; 试剂:20g/L 乳酸溶液, 25%尼可刹米,氨基甲酸乙酯; 仪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T型气管插管,注射器,50cm长橡皮管一条,CO2气袋,丝线,铁架台,婴儿秤,呼吸换能器,电刺激连线。 实验方法: 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将氨基甲酸乙酯以5ml/kg 的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内缓慢注入,注意观察家兔的反应。待麻醉后,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手术: 剪去家兔颈部的被毛,沿颈部正中线作一长6~7cm的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并游离气管,并于气管下穿线备用。在气管两侧肌肉深面颈动脉鞘内分离迷走神经,并在其下穿线备用。在甲状软骨下第4~5个气管软骨处作一 “⊥”形切口。将T型气管插管向肺的方向插入气管内,用预留备用线线结扎固定。手术完毕后用纸巾擦拭手术伤口部位。 3.观察准备: 用皮管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换能器。打开呼吸换能器,启动计算机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呼吸运动调节”,双击一通道,调节增益、采样参数,使基线归零,令图形位于屏幕中央,便于观察。 4.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呼吸曲线作为对照,辨认曲线上呼气、吸气的波形方向。 (2)在气管插管一个侧管上接一根长50cm胶管(流量法:接通气口),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3)增加吸入气中CO2浓度: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将装有CO2气袋的皮管口移近气管插管的侧管,打开皮管夹子,使吸入气中含有较多的CO2。记录并观察吸入高浓度的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关闭气袋,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过程。 (4)增加血液中浓度:由耳缘静脉迅速注入20g/L乳酸溶液2mL,记录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5)记录静脉注射尼可刹米(1g/kg体重)前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 (6)观察迷走神经在调节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剪断左侧迷走神经,记录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然后剪断右侧迷走神经,记录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实验结果: 家兔呼吸运动曲线 图一、正常的呼吸曲线 曲线上升阶段为吸气;下降阶段为呼气。 吸气时肺扩张,剑突软骨上升,拉着剑突软骨的细线放松;呼气时肺缩小,剑突软骨下降,细线紧绷。 图二、增大无效腔的呼吸曲线 表现——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变小,呼吸幅度增大,呼吸深度加深 原理——增加气道长度   呼吸气道阻力增大,肺泡的通气量减少   肺泡气体更新率         动脉血PO2降低    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下降 PCO2升高   1.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兴奋          2.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通过 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呼吸中枢 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 图三、缺氧的呼吸曲线 表现——家兔呼吸幅度明显增大,频率变小,呼吸深度加深 原理——吸入空气中O2缺少 PCO2基本不变(因CO2扩散速度快) , 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 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 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图四、吸入CO2的呼吸曲线 增加浓度: 表现——家兔呼吸幅度增加,小组结果显示呼吸频率明显变小 原理—— 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将导致肺泡气PCO2升高,动脉血CO2浓度也随之升高 1.血液CO2能迅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2.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由于脑脊液的缓冲能力差,故PH值下降 别并入第九与第十对脑神经入延髓,反射性地增强呼吸动。 中枢化学感受区周围液体中的氢离子 浓度升高,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区,引起 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强 图五、注入乳酸的呼吸曲线 静脉注射乳酸溶液: 表现——呼吸幅度变大,呼吸加深,呼吸频率变化略小。 原理——注射乳酸,使家兔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较外周的高,但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而此时H+的效应主要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使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肺通气量增加,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