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考试小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相关经济法律制度
一、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的产生与阶级、国家在时间上、性质上具有一致性。
法经历了四个不同历史类型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法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法。
二.法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所有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三、法的形式
1.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规章。6、国际条约。
2.法的结构:法律规范,法的部门,法的体系
3.法律规范:(1)假定(2)处理(3)制裁
4.法的部门:将调整相同类和密切相联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集中起来,即形成法的部门。
5.法的体系:各个法的部门、各种法律、法规,按其地位效力的区别及相互关联状况,依据一定次序排列组合的统一体系即为法的体系。
四.法与国家的关系:
1.一致性:
1)都是私有制、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有着共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3)都是同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为同一个统治阶级和经济基础服务。
2.不同点:
1)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规范总和,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机器;
2)法离不开国家,因为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也是由国家保证其贯彻执行的;
3)统治阶级需要通过法去组织、建立国家机构,规定它们的地位、职责权限和活动原则,需要通过法建立和贯彻各项政治、经济制度;
4)法也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最重要的工具,统治阶级依靠法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
五,法与政策、道德的关系
1,法与政策的一致性和区别:
一致性:有高度的同一性,都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基本精神和原则是一致的。
密切联系:政策是法的灵魂,是法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有法无规定时,更需要运用政策。同时,政策实现也靠法。
区别: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规范性,稳定性。有国家强制性保证实行,违反时要受到国家制裁。政策可根据形势变化而修正。
2,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一致性:都是一种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两者在基本精神,任务和作用上都是一致的。
区别:在剥削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阶级的道德,道德与法的产生和存在,调整对象和范围,表现形式以及强制力方面都不同。
3,*法与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和党的关系: (见书 9 页)
4,*法与道德的关系在阶级社会内有不同的表现:
六.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人具备的条件: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 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3.法人的经营范围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直接相联的。
4.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指法人所具有的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与公民的权利能力不同,法人的权利能力因其经营范围和工作性质不同而各有区别,这与公民权利能力都一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此外,公民的有关人身的权利能力,法人也是不具备的。
5.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指 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行为能力一般由法人的机关行使。法人机关包括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个人如厂长、经理、院长、校 长等等;集体如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社员大会等等。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都是与法人共始终的,这点与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不同,不存在无行为能力的问 题。
6.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七.法人的定义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成立法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如机关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的。二是经过核准登记而成立。如工商企业、公司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成为企业法人。
(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对特定范围内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支配,同时排斥外界对法人财产的行政干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 符号。名称应当能够表现出法人活动的对象及隶属关系。经过登记的名称,法人享有专用权。法人的组织机构即办理法人一切事务的组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