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复习知识点 .pdf
第一章
1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
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
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
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
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
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ProtocolVersion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
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
,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
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
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
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3)网络传输层:基本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及其融合技术等,将
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4)技术支撑层:主要任务是开展物联网基础信息运营与管理,是网络基础设施与架构的
主体。
(5)应用接口层: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主要完成服务发现和
服务呈现的工作。
5物联网网关是什么是一种跨信息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设备
6物联网的应用?
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
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
8物联网体系的特点:实时性,大范围,自动化,全天候
9RFID的缺点(1)、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环境的变换;(2)、覆盖范围受限。
优点(1)扫描识别性能强(2)数据的记忆体容量有不断扩大趋势(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比较好(4)可重复使用(5)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6).安全性
10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
从传感器技术出发,可在传感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传感技术的物联网.由传感器,通信
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为主构成的传感网技术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和信息共享与存
储管理等功能.
11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关系
泛在网使之无所不在的网络,相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当前可实现性来说,泛在网属于未来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理想状态和长期愿景.对于物联网,传感网,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等网
络相互融合形成的网络,成为泛在网
12传感器网络与RFID的关系
RFID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传感器可以检测感应到各种信息,但缺乏对物品的
标识能力,而RFID技术恰恰具有强大的标识物品能力,但是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当前
环境的改变,而且受到距离的影响,而传感器网络较长的有效距离将拓展RFID技术的应用范
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都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物联网四大支柱业务群: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
14物联网四大支撑网络
短距离无线通信(ZigBee,蓝牙,RFID),长距离无线通信(GPRS,3G,4G,),短距离有线通信
(ModBus,DeviceNet),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