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诊断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诊断分析
徐辉(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回顾性分析87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DR、CT表现征象分析。结果 AS骶髂关节改变的D R正、斜位显示单侧骶髂关节改变17例,双侧改变19例,关节面硬化致密5例,囊性骨质吸收5例,关节间隙变窄21例,关节面毛糙4例,关节强直9例, 钙化7例。C T显示;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可见关节软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关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 对AS骶髂关节改变DR作为最基本方法, CT对AS细微病变和复杂部位病变显示优于RD,所以CT扫描能提高对本病的正确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计算机体层摄影 骶髂关节 放射摄影术 HLA—B27
【中图分类号】R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087-0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关节和髋关节,几乎100%累及骶髂关节,并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累及上位脊柱和四肢大关节。好发于30岁男性,90%以上病人H 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阳性。病理特点是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骨化,椎间盘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改变。脊柱和髋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确切的病因不明,但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过去曾经认为是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类型,自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被公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1973年,SchLosstein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 L A—B27相关。A S基本病变不仅是非特异性滑膜炎,更主要的是肌腱韧带的骨附着处炎症。在骶髂关节、关节软骨被肉芽覆盖,关节翳形成较轻增生的纤维组织可呈软骨化生或进一步骨化,临近的滑膜也呈反应性增生,最后导致骨性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经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AS。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16—65岁,平均27.8岁,病程1周—11年。本组全部常规DR骨盆正斜位摄片,部分CT扫描常规骶髂关节横断位仰卧前后位,包括全部骶髂关节。
1.2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为腰骶部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背部及腹股沟疼痛,早期出现晨僵,继而出现持续性腰痛、大关节痛,并上行性进展,最终出现脊柱强直,呼吸困难。90%人类白细胞抗原(HL A— B27)阳性。
1.3 AS累及骶髂关节的X线分期[6]按照纽约修订标准AS骶髂关节炎分为5期:0期为正常骶髂关节;Ⅰ期可疑变化,无特殊异常:Ⅱ期轻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欠清晰,有轻度硬化和侵蚀,关节间隙有轻度狭窄;Ⅲ 期中度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两侧硬化,关节边缘模糊不清,关节间隙丧失;Ⅳ期重度关节炎,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有硬化。AS骶髂关节的C T 分0—Ⅳ5期,临床分3期,即早期(Ⅰ—Ⅱ期)、进展期(Ⅲ期)、稳定期(Ⅳ)。
2 讨论
2.1 AS是以骶髂关节及脊柱病变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因不明。主要侵犯骶髂关节、椎间关节多数患者首先出现骶髂关节受累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且大多数呈对称性改变,更主要的是肌腱韧带的骨附着处炎症。在骶髂关节、关节软骨被肉芽覆盖,关节翳形成较轻增生的纤维组织可呈软骨化生或进一步骨化,临近的滑膜也呈反应性增生,最后导致骨性强制。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L A—B27)阳性,可明显提高A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X线平片是检查AS的基本方法,X线较了临床症状出现晚;CT优势主要表现在对关节的细微征象如轻度骨质硬化、模糊及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分辨率高,无结构重叠比X线有明显优势。从而有利于临床早起确诊。
2.2 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 骶髂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于晚期,多伴有广泛的骨质疏松而很少骨质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有小关节改变,而强直性脊柱炎很少累及小关节,滑膜炎和滑膜增厚较明显及有特征性的血管翳出现。2、骶髂关节结核:长单侧发生,主要表现关节囊性骨质破坏,软骨下骨质硬化不明显,可伴有骶髂关节前脓肿形成。
3 结果
骶髂关节DR、CT表现征象分析。结果AS骶髂关节改变的DR正、斜位显示单侧骶髂关节改变17例,双侧改变19例,关节面硬化致密5例,囊性骨质吸收5例,关节间隙变窄21例,关节面毛糙4例,关节强直9例,钙化7例。CT 显示;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可见关节软钙化,关节间隙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