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doc.doc

发布:2018-03-29约6.4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7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1.3。楼面面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12mm厚板底纸筋抹灰,板混凝土均采用C20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20mm厚水泥砂浆                   0.02×20=0.4 KN/㎡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0 KN/㎡ 12mm厚板底纸筋抹灰                 0.012×17=0.204 KN/㎡ 恒载标准值                      gk=2.604 kN/ m2 活载标准值                       qk=7.0 kN/ m2 荷载设计值             p=1.2×2.604+1.3×7.0=12.225 kN/ m2 每米板宽                        p=12.225 kN/ m2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 h=80mm,次梁 b×h=200mm×450mm 边跨l01=1650-100-120+80/2=1470mm 中间跨l02=1650-200=1450mm 跨度差(1470—1450)/1450=0.01310%,故板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板的弯矩计算 截面位置 弯矩系数α 弯矩M=αpl02 (kN·m) 边跨跨中 1/11 1/11×12.225×1.472=2.40 B支座 -1/14 -1/14×12.225×1.472=-1.89 中间跨跨中 1/16 1/16×12.225×1.452=1.61 中间C支座 -1/16 -1/16×12.225×1.452=-1.61 3.配筋计算 b=1000mm,h=80mm,h0=80-20=60mm,fc=11.9 N/mm2, ft =1.27 N/mm2, fy =210 N/mm2 对轴线③~⑦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截面位置 M(kN·m) (mm2) 实配钢筋 边跨跨中 2.40 0.056 0.058 197.2 Φ8@200, 251mm2 B支座 -1.89 0.044 0.045 153 Φ8@200, 251 mm2 中间跨 跨中 ②-③ ⑦-⑧轴线间 1.61 0.038 0.039 132.6 Φ8@200, 251 mm2 ③-⑦轴线间 1.61×0.8=1.288 0.030 0.030 102 Φ6/8@200, 196 mm2 中间C 支座 ②-③ ⑦-⑧轴线间 -1.61 0.038 0.039 132.6 Φ8@200, 251 mm2 ③-⑦轴线间 -1.61×0.8=1.288 0.030 0.030 102 Φ6/8@200, 196 mm2 其中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见图3 。板的钢筋表见下表。 图3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 四、次梁计算 b=200mm,h=450mm。 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见图4。 图4 次梁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恒载             2.604kN/ m2×1.65m=4.30 kN/ m 次梁自重       25 kN/ m3×0.2m×(0.45-0.08)m=1.85 kN/ m 次梁抹灰     17 kN/ m3×0.02m×(0.45-0.08)m×2=0.25 kN/ m 恒载标准值                      gk=6.40 kN/ m 活载标准值             qk=7 kN/ m2×1.65m=11.55 kN/ m 荷载计算值            p=1.2×6.40+1.3×11.55=22.70 kN/ 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主梁        b×h=300mm×800mm 边跨  净跨    ln1=6000-120-150=5730mm 计算跨度      l01=5730+2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