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崔忠圻老师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工艺材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本章目的: 介绍钢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1)各类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组织-性能-应用的规律和特点; (2)淬透性、淬硬性的概念与应用 金属材料加工过程: 冶炼→铸造 热处理分类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控制轧制 §9-1 钢的退火与正火 一 退火 1 定义: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随炉冷却或控制其冷速,获平衡组织的工艺~。 参见教材“高于或低于AC1” 2 分类 (1)高温退火 (相变重结晶退火) T加热AC1 (2)低温退火 T加热AC1 3 退火目的 总体:改善组织,提高性能 ①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适合机加工的硬度范围:150~250HB ②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 ③ 消除内应力. 注:当为目的 ② 时,往往用正火代替退火 45钢锻造后与完全退火后机械性能 T12钢球化退火与完全退火的性能比较: 球化退火的强硬度更低,塑韧性更好,碳化物对基体的分割更均匀、彻底,更利切削加工 二 正火目的、用途和工艺 1 定义:钢加热到AC3 或ACm以上的A区域,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 ——常化 与退火的区别: 加热温度较高; 冷却速度较快; 获得组织较细(索氏体) ——强硬度与塑韧性较高; 生产效率较高 正火与退火态45钢机械性能 2 目的: ① 细化晶粒,消除铸锻焊件组织缺陷; ② 提高低碳钢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③ 消除高碳钢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④ 型材或大型复杂铸钢件的最终热处理 三 正火与退火的选用 C%0.25%的低碳钢 —— 多用正火; 提高硬度 C%: 0.25~0.5% —— 可正火、可完全退火; C%: 0.5~0.75% —— 完全退火; C%0.75% —— 球化退火 C%0.9% —— 有网状碳化物 ┗ 正火(消网)+球化退火 1 退火与正火—珠光体类型组织的应用 2 能用正火处则不用退火。正火可作为大件或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而退火一般不作为最终热处理 §9-2 钢的淬火与回火 淬火:AC3 或AC1以上,奥氏体化, V冷 VC急剧冷却,获马氏体组织。 等温淬火——B下 低合金钢: AC3 或AC1 +50~100 ℃ 高合金钢: AC3 或AC1 +300~400 ℃ 3 淬火介质 (1) 淬火介质的要求 ① 鼻点冷速大, MS附近冷速小; ② 稳定,成本低; ③ 安全:无毒;不腐蚀工件。 ② 油: Vmax : 100~250 ℃/S ,400~500℃; 鼻 温:60~70℃/S;Ms:50 ℃/S。 优: M 转变温区冷速小,不易变形; 缺点:鼻温区冷速过小,淬不透。 应用:合金钢件 二 钢的淬透性 1 概念:奥氏体化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表示其大小。 硬度测量法: 50%M的硬度 ← C% 淬透性与实际条件下淬透层深度的差别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与影响 C 曲线因素一致 与钢种、奥氏体化条件 实际淬透层深度: 与淬透性、工件大小、淬火介质等有关 2 淬透性与淬硬性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取决于马氏体中的 C% 。 淬透性: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合金元素 例:T10、15MnVB 3 淬透性测定方法 (1)顶端淬火法 (2)临界淬火直径 临界淬火直径:钢在某种淬火介质中能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径(Dk) 三 淬火方法 三 淬火方法 四 钢的回火工艺 1 回火工艺参数的选择 回火温度的选择: (1) 零件使用性能→硬度→回火温度 (2)应力消除
显示全部